5月7日有成都网友发帖称,小区又有人跳了!今早,看手机看到群里有人说小区15号楼有人跳了,救护车消防车都来了。
群里议论纷纷,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后来网格员出来说明情况,让大家不要再讨论了,建议大家多多关心家人。
哎,15号楼,以前也有人跳过,我现在住的这栋楼,一单元二单元都有人跳过,二单元一楼带花园的那套房子就是因为别人跳在那家花园里走了,几年过去了,至今那套房子都没卖出。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业主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
网格员提及的核心要点:今天早上(5月7日)7:29左右听见消防车的声音,紧接到电话,小区有群众疑似跳楼已故,小区物业、120、110、119、社区工作人员都有到场处理情况,目前逝者已离开小区,等待家属处理后事。请大家不讨论了,逝者安息!
并提醒大家,我们都应该关心家里老人小孩及所有家庭成员。没事多给老人打打电话。
针对此事,群里有人感触,这每天的阳光多么美丽,在公园听听鸟语花香是多么惬意,还有那么多的美食没有品尝。也有人唏嘘,现在的人有多少人不是负重前行?
而就在同一天,该网友发布当地照片,感受好天气。
由此可以看出,该小区就在成都优品道广场附近。
- 提及自杀,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
据公开信息,自杀多是因丧失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陷入危机时发生的一种冲动行为。从有自杀想法到实施会经过3个心理阶段:纠结挣扎期,呼救期和平静期。导致出现自杀行为,多与遗传、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创伤后精神心理障碍、长期人际关系困扰以及经济社会压力多因素等相关。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对人具有威胁性会造成较明显和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
研究表明,谈论自杀并不会增加自杀风险,如果潜在自杀者能够把自己的内心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会降低自杀风险。鼓励及陪伴潜在自杀者尽快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或医院就诊,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用爱挽救生命。
我门再回到开篇提及的这起悲剧事件,也再次提醒所有人,人生不易,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才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都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要抱有平常心。不仅要学会“拿得起”,更要敢于“放得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还需要自己去打开。
生命只有一次,活在当下,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人。积极生活,充满热忱,有时候可以“没心没肺”,这就是比较好的心态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