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叔蹲在田头吧嗒旱烟,盯着天边发灰的云——这天,怕是要变了。
前几日还晒得人脱外套,今儿个风就呼呼地往领口钻,老辈人说“立夏起风麦要慌”,可不是虚的。江苏气象的消息来得急,江淮气旋带着暖湿气流和冷空气杠上了,一场硬仗就在眼前。
7号这天还算给面子,太阳露着脸,可风从3-4级涨到4-5级,阵风6级,像提前吹响的号角。
夜里更明显,淮北最低10℃冻得人打哆嗦,苏南却还暖乎乎15℃,同一片天,冷热两重天。8号可就热闹了,云层压下来,西部先转阴,午后雨自西向东泼下来,南京扬州一带中到大雨带雷电。
ECMWF说沿江18点后短时强降水,小时雨20毫米;GFS却盯着苏皖交界,说那儿可能窜出9级大风,这俩模型较上劲了。
大风蓝色预警跟着响起来,5-6级阵风7级不算完,雷雨时阵风8-9级,能把晾衣绳上的衣服刮得找不着影。南通苏州这些东南部地区,夜里雨势疯长,局部暴雨倾盆,田里的水洼眼瞅着要漫出来。
9号凌晨雨还没歇,东南部累计雨量40-60毫米,小时雨强超30毫米,路上积水能没过脚踝,骑车的人直犯愁。等冷空气南下,雨带慢慢弱下去,午后多云了,可气温南北岔开了:连云港徐州跌到20℃,苏州无锡还赖在26℃,差出10℃跟两季似的。为啥差这么多?
说是气旋入海路径闹的,北边挨了冷空气揍,南边还留着暖湿气流的余温,老天爷这算盘打得精。俩气象模型的分歧一直没停,降雨范围偏东还是偏西,降温幅度15℃还是13℃,差3百帕就能让暴雨中心跑50公里,难怪说天气预报像猜谜。咱农民种地靠天吃饭,可这天变起来没个准,刚插的秧苗经得起暴雨拍吗?
晾在场上的新麦能扛住大风刮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老讲究,可现在立夏过了,天气说翻就翻,农时不等人,防范措施得跟上。
大棚架子得加固,别让大风掀了顶;田里沟渠得疏通,别让雨水泡了根;刚出苗的作物得盖点防护,别让冷雨打蔫了。虽说现在有天气预报盯着,可老天爷的脾气难琢磨,多留个心眼总没错,咱种地的,就得和天气比谁更有招。这一场风雨下来,有人愁秧苗,有人忧收成,可年年和天气打交道,咱都明白:提前准备,见招拆招,日子总能过得去。
说到底,天气变来变去,咱农民的韧性不变,只要把该做的都做在前头,再大的风雨也能挺过去,您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