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海为龙的世界,云是鹤的家乡。
字没写错,只是改了,结果吓得齐白石连夜睡不着。
说出去谁信?送给毛主席的对联,居然被说成写错了一个字。
齐白石九十多岁了,毛笔一提就是半个多世纪,那字是他亲手写的,砚台是用了一辈子的,画也挑的是最得意的《鹰》,可他心里还是没底,一听说可能写错了,差点想把对联追回来。
这事发生在国庆节那会儿,齐白石把心头好都拿出来送给毛主席,是他表达敬意的方式。
他把最好的砚台、一幅画,还有一副篆书对联亲手写好送过去。
对联写的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他写得很认真,心里也觉得得体。
可过了几天,张伯驹和王樾来了,老友见面,自然就唠起了这事。
张伯驹听完对联的内容,眉头一皱,脱口而出,说第二句不对。
原来原文应该是“天是鹤家乡”,不是“云是鹤家乡”。
齐白石一听,脸色就变了。
他心里明白,这不是普通人,是毛主席。
自己这么多年画了无数画,写了无数字,竟然在最重要一刻出错了,他立马慌了。
他手抖着拿起毛笔,说想重新写一副送过去。
张伯驹赶紧劝他,话不多,说得全是关键。
他说:“这‘云’字,比‘天’字更妙。”他解释得仔细,海有云,云中有鹤,这画面比“天是鹤家乡”更灵动。
齐白石听着听着,脸色才慢慢缓过来。
张伯驹说这不是错,是改得好,还说毛主席是懂字的人,这样的改动不会被误解。
张伯驹不是随口说说,他是懂书法、懂画、也懂人的。
齐白石虽然是画家,但心里那股对毛主席的敬重,让他一时慌了神。
张伯驹这人,从不轻易开口评价艺术品,他能这么说,齐白石信了。
这件事没过多久,毛主席把那副对联和画挂在了卧室里,没说一句这字错了,也没让人改。
后来还特意交代身边人,把齐白石的画好好保存。
这说明,毛主席根本没觉得那是错字,他是看懂了齐白石的心意,也看懂了这副对联的味道。
这事背后,还藏着张伯驹的另一面。
他是个“败家子”,但这“败”不是瞎花钱。
他把房子卖了,把妻子的首饰也卖了,只为买一幅画,一张字。
别人是买房买车买地,他是买《游春图》《平复帖》。
这些画不是挂着好看,是他咬着牙从别人手里抢下来的,很多时候是和时间赛跑,有时就是跟外国人抢。
张伯驹出身不低,是清末直隶总督张镇芳的侄子,小时候跟袁世凯的孩子一起读书,19岁就当了旅长。
但他后来不愿意混政界,跑去搞收藏。
别人说他不务正业,他不搭理。
有人说他疯了,他也不回嘴。
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曾经为了买《平复帖》,四处借钱,最后还是从溥儒手里买下来的。
有一次他被绑架,绑匪要三百万,他太太甚至想用《平复帖》换他性命。
张伯驹听到这事,直接说:“这可是我的命,拿去换,不如让我死。”最后拖了八个多月,他才被放回来。
他不是不爱命,他是知道这些字画代表的是什么。
不是钱,是文化,是几千年的东西,一旦流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1958年,张伯驹失业了,家里靠夫人一点收入过活。
但他一句话不说,默默过日子。
等陈毅知道了这事,立马托人安排张伯驹去吉林工作。
张伯驹和夫人一开始还以为弄错了,没答应。
直到第二封电报来了,他们才知道,是陈毅在帮忙。
后来陈毅去世,张伯驹写了挽联,还送了花圈。
毛主席看见花圈,马上问起张伯驹的情况,下令让周恩来照顾他。
从那以后,张伯驹的生活才安稳下来。
但他的右眼也因为太过悲痛,哭瞎了。
后来张茜送了一副玉棋给他,是陈毅生前最喜欢的。
他摸着那副棋,眼泪止不住地流。
他说,看着这棋,仿佛陈毅还在对面下棋。
那一刻,没人说话,屋里静得只剩下呼吸声。
这事儿从头到尾,最打动人的不是错了一个字,而是这些老一辈人身上那股子真。
他们不是在玩收藏,他们是在守东西。
对联写错没写错,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齐白石那份敬意,张伯驹那份理解,毛主席那份包容,全在那副对联里。
这事要是换现在,有人可能就闹大了,非得改回“天”字不可。
可当时这几个老头儿,一个比一个清醒。
字是活的,画是活的,人更是活的。
他们看得准,拿得稳,有情有义,也有担当。
《文史春秋——散财护国宝 怪杰天下闻:张伯驹先生往事琐谈》作者:兰殿君
《齐白石年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档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