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
5月7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降息,并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围绕最新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时表示,总量型宽松政策意味着通过降准降息对冲外部冲击,央行或将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有望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内需。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廖博表示,央行将维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将依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动适时调整。
有望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内需
NBD:降准降息“靴子”终于落地,市场关注度很高。对此次降准降息,你有哪些评价?
廖博:总量型宽松政策意味着通过降准降息对冲外部冲击,央行或将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有望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内需。
具体看,降准旨在推动适度宽信用,并缓解政府债集中供给出现的资金面扰动。虽然一季度经济企稳修复,但是实体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并未根本性改变,预计二季度经济可能小幅回落,经济短期活力仍有修复空间,未来金融数据对经济的带动有赖于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提示二季度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且面临政府债集中供给带来的扰动,叠加缴税大月(4月),需要央行降准对冲流动性缺口。可以看到,4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共有1.2万亿元的3个月期以及5000亿元的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向后看,政府债券供给高峰即将到来,当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注资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已经公布,且年内第一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在4月24日已经落地,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加大。尽管央行4月已通过MLF加大投放规模和买断式逆回购补充流动性,但这些工具期限较短、成本较高,难以匹配政府债发行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我们认为,相比于降息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降准通过释放总量层面流动性,意在推动适度宽信用,缓解地方政府债集中供给推动的资金流动性紧张,维稳经济及就业形势,将对后续的金融数据形成一定正面支撑。
央行降息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降低7天逆回购利率的目的之一是引导LPR下行,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强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实际利率仍然偏高,LPR的下行将带动实际利率回落,实体部门融资成本下降可改善投资、消费情绪,强化支持实体经济。此外,5年期以上LPR下降有利于减轻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改善消费,也能一定程度上带动居民购房情绪。
我们认为,央行将维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将依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动适时调整,预计全年仍有50BP降准和20BP降息空间。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韧性较强,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外部冲击,尤其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预计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预计适度宽松基调的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楼市、股市、汇市均是重要抓手
NBD:此次一揽子政策既有总量层面的宽松举动,也有多项结构层面的宽松举措。在你看来,此次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哪些亮点?
廖博:我们认为,增量政策将聚焦金融让利实体,除此次宣布的降准降息外,还将重点发挥结构性再贷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的支持。从价格型工具来看,除了降低政策利率外,还需关注本次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亮点方面,第一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这是延续近年政策导向的重点工具,与央行此前多次强调的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一脉相承。此次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此举也旨在满足科技型企业和设备更新领域激增的融资需求。
第二是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对于服务消费领域,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主要集中于商品消费领域,服务消费领域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服务消费再贷款支持领域有望向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文旅、医疗等领域扩围,促进消费的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预期。对于养老再贷款,预计将与原有普惠养老再贷款形成互补。自2022年起,央行联合发展改革委推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初期额度是400亿元,利率是1.75%,至2024年已扩大至全国,截至2024年9月贷款余额达21亿元。
我们认为,在政策整体保持定力的背景下,稳定市场预期,有效激活经济内生活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一方面要化解内部风险,降低国内不确定性因素以应对外部冲击,尤其是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欠款。另一方面要稳定资产价格。我们认为,楼市、股市、汇市均是重要抓手,在年内美元指数下行的背景下,汇率压力缓解,工作重心将聚焦楼市股市。楼市方面加快地产构建新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收储和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助力地产止跌回稳。股市方面,加强“类平准基金”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