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陈培闯 通讯员 张洁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四季有景、全域皆美”,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新乡市红旗区各乡村经历着从“脏乱差”到“美富优”的华丽蝶变,这是“千万工程”河南实践的生动缩影。
旧貌换新颜 乡村入画来
“现在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住着比城里还舒心!”保安堤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声。新延路两侧荒地变“绿廊”,绿植花卉错落有致;107立交桥周边“微改造”见大成效,东北角游园、东南角花箱景观、西南角文化围挡等节点工程串珠成链,瞄准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红旗区绘就“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留”的乡村画卷。
以基础设施大会战为抓手,全力破解乡村建设短板。洪门镇重点推进“三通一规范”建设,保安堤、申店等村率先受益,曾经杂乱的街道变身整洁有序的“景观道”。小店镇关屯、殷庄等村累计铺设污水和弱电管道1.8万米,提升沥青路面3万平方米,完成地下电缆铺设和信号线入地,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凝聚新合力 齐心谋发展
乡村美,不仅美在“面子”,更在“里子”。红旗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培育“头雁”队伍,储备8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打造“红昌说事”“老窦讲礼”等矛盾调解品牌,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9%,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同时,刘景屯村“乡村大食堂”、殷庄村“和美殷庄・快乐农吧”等农旅融合项目开园迎客,让村民在“鼓腰包”的同时“富脑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此外,红旗区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75家企业、高校结对帮扶66个村(社区),兴隆机械、日升数控等企业累计投入600万元,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构建“政企村”协同发展新格局。
激活新动能 产业促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蝶变的核心引擎。立足资源禀赋,红旗区与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红旗区在吴庄、殷庄等村建设240亩育种试验田和3000余亩小麦繁育基地,带动周边种植2.2万亩,通过“飞地模式”在周边县扩种10万亩,年产值达1.4亿元,打造育种产业“强芯”。
在农村产业上,红旗区打造了“育种基地、设施蔬菜、水产养殖、仓储物流”四大农业支柱产业,让“特色种养”成为农民增收“金钥匙”,推动“田园变园区、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谋划新蓝图 共建幸福村
紧扣“美丽宜居乡村、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业现代化”三大目标,高起点谋划乡村振兴路径。出台《红旗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构建“五大工程、15项措施”的系统推进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5个工作专班,特邀专业团队编制《小店镇六村联创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锚定方向。
建立“七个一”工作机制,创新“打擂比武”考核模式,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奋勇争先进位升级工程,营造“比学赶超”的创建热潮。
“环境净化、门店序化、全域绿化、道路彩化、城乡亮化、全面美化”,红旗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在牧野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