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的对比”
每个五一小长假,都是旅游界的一场“现形记”。
今年的话题集中在两个景区:张家界和九寨沟。
5月2日,张家界被游客骂上热搜。起因是,上千名游客深夜被困在海拔千米的天子山索道上,在 10℃寒风中高喊退票。很多游客从下午4点开始排队,直到凌晨1点下山。
(图源:小红书)
这已经不是张家界首次出现类似问题。
2023年春节,红星新闻报道:大年初三,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逾6万,接待人数创单日新高。但有游客在网上反映,景区未控制人流量,导致成千上万名游客大晚上被困在山上。
今年3月,极目新闻报道:有网友发视频反映称,湖南张家界天子山景区数千名游客滞留,无法顺畅下山。
那今年五一张家界有多挤呢?
2018年,张家界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武陵源、天门山、张家界大峡谷、黄龙洞和宝峰湖5个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其中,武陵源核心景区瞬时承载量为61730人,最佳舒适承载量夏季为13.7万人次/日、冬季为10.9万人次/日。
发生舆情的天子山索道正处于武陵源景区,据张家界官方报道,2016年改造后的运力最高为每小时2100人。
所以,问题可能在于游客想要进入核心景点袁家界,百龙电梯和天子山索道几乎是必经之路,因此造成了两个交通堵点。
这就为游客高喊退票埋下伏笔。
据武陵源景区官方回应,为做好“五一”假日旅游接待工作,景区采取了涉旅岗位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提早开放景区、延长服务时间、分时分站预约等措施,但仍然存在游客乘坐电梯、缆车、环保车排队时间较长等现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为5A级景区的九寨沟,在5月4日却因为“调度能力太强了”硬是生生被夸上热搜。
小红书上,很多游客在吐槽张家界的同时,爆夸“九寨沟体验感最好”,甚至呼吁张家界应该学学九寨沟的管理和运营。
数据显示,九寨沟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5.49 万余人次(同比增 40.5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连续两天达到最大游客承载量4.1万人次,但游客并没有被拥堵折磨,”进沟“体验非常丝滑,满意度高达96%以上。
用网友的话形容就是,九寨沟能在十五分钟之内把四万游客都“倒进沟里”。
这也意外造就了它的泼天富贵。
5月4日,一则名为“九寨沟真的是一流游客管理大师吧”的帖子,其讨论热度一天内高达1.6万点赞,超4500人参与讨论,一堆人准备把九寨沟列为下个出游目的地以及二刷目的地。
(图源:小红书)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测算,假期5天,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但人均每日消费为114.82元,同比2024年微涨1.48%,同比2019年下降23.86%。
侧面说明流量狂欢的背后,大部分人谨慎消费才是常态。今年五一撕开了景区管理的遮羞布,旅游业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如何抢人”,而是 “如何对待人”。
张家界和九寨沟谁更得人心,高下立判。
2013 年,九寨沟在全国率先设定 4.1 万人单日承载量,12 年来雷打不动。触发承载预警时,会启动 “候补订票” 机制:距离景区 40 公里内的游客可在线排队,系统按退票顺序自动分配。
此举不仅能够有效遏制黄牛倒票,更是一份客流量与体验感的平衡契约。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在四年多重建过程中,对智慧化改造提档升级,才有了今天的智慧调度能力。其中最具有灵魂的是观光车调度:
400多辆观光车组成“运输矩阵”,每辆车都装了定位系统,调度中心能够实时监测车辆运行路况,随时调整发车频率。
对比其他景区节假日“拥堵名场面”,九寨沟把客流量峰值转化为游客体验峰值,守住了 “人多不挤” 的体验承诺。
一位热爱旅游的朋友告诉笔者:
“我还是五一前去的迪士尼,排队时间从5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去年秋天报团去的九寨沟,排队只需要5-10分钟,车上有工作人员沿途介绍景点。我还碰到一个退休的广东大爷,我们一边聊天,一边看风景。”
“最让我惊喜的,是景区的厕所比很多景点都干净,有一次性坐垫按下按钮就可以抽走。”
“现在是夏天,正在考虑是二刷九寨沟,还是去张家界。但刚看到这么多游客在张家界花钱买罪受,肯定不会再考虑了。”
(受访者供图)
互联网的记忆碎片化,热搜词条也许会过时,但 “把人当人看” 的服务底线永远保鲜。
当“张家界们”陷入景区“假期拥堵魔咒”,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时,九寨沟早已用价值遵守赢得人心这盘大棋。最高级的景区运营,是让每个游客都感受到 “被认真对待” 的温度。
5A是景区的上限,不是九寨沟的上限。正如这位网友所说:“建议全国5A向九寨沟学习,甚至可以把九寨沟作为评级标准。”不知有多少景区能学会"抄作业"?
对此,有景区负责人表示这其实很无奈,他透露:
“像某些文化景区,受限于地方文旅导向,不敢轻易尝新,内容基本都是风景和活动素材堆砌。很多地方文旅现在只想取巧造势,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蹭,哪有九寨沟那种厚积薄发花时间和资金去做的。”
“说句不好听的,地方文旅噱头做的越足,景区建设往往越下头。举两个例子,很多景区连个厕所都搞不干净,服务能好到哪去?再者最近游客住进局长家不很火嘛,但这个事并不是常态化的解决问题的机制。”
怪不得有网友表示,全国大部分景区的服务水平,甚至还赶不上20年前的九寨沟。
我们继续对旅游市场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