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至6日之间。立夏是阳气由“生”转“长”的关键节点,中医认为此时“心火当令,暑气始萌”,养生需顺应“夏长”的特点,以“清心火、健脾气、顺阳气”为主。
中医养生原则
1.清心火: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立夏后气温升高,心阳也逐渐旺盛,而心主血脉、心藏神,暑热易耗心气、扰心神,导致心火亢盛,引起烦躁、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调理方面需注重情绪,平息心神,维持神志安定。
2.健脾气:夏季“湿邪困脾”,立夏过后多雷雨天气,湿气的加重,会导致湿邪阻滞脾胃,易引发腹胀、食欲不振、便溏、乏力等症状。而且夏季人们多贪凉冷饮,也易损伤脾阳,进一步减弱脾胃运化功能,加重湿邪滞留,形成“寒湿”或“湿热”体质。调理方面需注意健脾祛湿,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
3.顺阳气:《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夏季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人体阳气也趋于体表,腠理开泄,气血外浮。此时调理需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促进新陈代谢,避免过度耗散阳气,导致阳气郁闭,引发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饮食调理
红色食物:如红豆、红枣、猪心、山楂等可养心安神,缓解心神不宁。
黄色食物:小米、南瓜、黄豆、红薯等可增强脾胃功能,加强脾胃运化。
祛湿食物:薏米、赤小豆、冬瓜、玉米须等可健脾祛湿,利尿消肿。
清心食物:苦瓜、莲子、百合、绿豆等可清热止渴,清心安神。
推荐食疗:
党参炖猪心——养心安神
乌梅汤、柠檬蜂蜜水——生津止渴
薏米赤小豆汤、冬瓜薏米老鸭汤——健脾祛湿
养生四大推荐
按摩:内关穴每日揉按三分钟,可缓解心悸、胸闷;劳宫穴搓热后按压,可清心火、安神助眠。
艾灸:艾灸关元穴以固护下焦阳气,艾灸公孙穴以健脾养心。
泡脚:睡前40°左右的温水泡脚,可引火归元,助眠护阳。
作息:晚睡早起,午间小憩,补益心气,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养生四大禁忌!
忌贪凉饮冷:冰饮损伤脾阳,可适量加入姜片减少寒凉。
忌久处空调房:每隔2小时开窗通风,避免暑天受寒。
忌情绪过激:大怒大悲易扰动心神,影响气血平衡。
忌过度出汗:运动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耗气伤津,运动后需及时擦汗,避免立即进入空调房,以防寒湿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