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节目
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支持制作
立夏已至,万物繁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立夏时节如何科学调养,才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呢?《健康生活》节目请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主任、中医扶阳养生专家姜莉云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立夏时节的调养之道。
名医档案
姜莉云
博士,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昆明市国内知名专家培养对象。
赶快点开音频听听节目吧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气候逐渐炎热,此时调养应关注哪些方面?
夏季是一个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气温升高,阳光充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立夏调养也应顺应这种“阳气外发”的季节特点,重点在于温养阳气,具体可通过饮食温补、适度运动、调节情志来实现。
提到饮食温补,夏季炎热,很多人贪凉饮冷,这会损伤阳气吗?
是的!过度食用冷饮、冰水果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中阳,导致脾胃虚寒。立夏饮食建议多吃辛温食材,如生姜、韭菜、茴香之类,帮助健运中阳,驱散体内寒湿,以顺应夏季炎热之性来补阳,阳气得以生长,温阳事半功倍。同时,夏季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阳气升发。
在夏季如何兼顾养阳与防暑呢?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避开中午这段暑气最盛的时间,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
其次,我们要以温和的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至微微发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导致“气随津脱,阳气耗损”的现象。
最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之间,尽量喝温热水,根据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来调整饮水量。
夏季阳光充盛,也别辜负这大好“阳光”,推荐大家在上午9-10点背对阳光静坐15分钟来“晒背”,借助自然阳气温通经络。夏季还要保持心情舒畅,这样阳气才不会耗散出去。
情绪波动大会耗损阳气吗?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顺应天时,阳气本就有向外的趋势,此时若生气发怒,气机会向上冲逆,阳气就不得潜藏,反而耗散在外。此外,夏季应“心”,生气易引起心火亢盛,从而扰乱心神,导致烦躁、焦虑、失眠,进而耗伤心阳。因此,立夏之季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可以通过“冥想、书法”等方式静心。生气时深呼吸几个循环,或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平复情绪。只有心情恬淡舒畅,精神才能内守,阳气才能得以潜藏 。
夏季的哪些行为会悄悄损耗阳气呢?
除了情绪失调之外,还有贪凉饮冷会损伤脾阳;剧烈运动或者高温劳作导致过度出汗,阳气也会随津外泄。除此之外,在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喜欢开空调、风扇等,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寒气经过汗孔从腠理侵入体内,寒性收引,从而阻碍阳气运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长期的熬夜、作息紊乱对阳气的耗损影响巨大,阳气在夜晚本应入于阴分当中来修养,特别在夜间子时(23:00-1:00),是阳气伏藏修复的关键时间,长期的熬夜会使阳气持续外耗而得不到修养,最终导致阴阳失衡。
阳气为什么对我们这么重要?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之于人体就像太阳之于地球一样重要,其贯穿在人的生命线中,主宰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阳气有着“活跃、增长、向上”的属性,古往今来,阳气都被视为推动生命运转的核心,失去阳气,生命就会因失去原动力而走向衰败。
阳气耗损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阳气主要有“温煦、推动、固摄防御”的作用。阳气耗损,不能温煦四肢百骸,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现象。经脉失于温煦和推动之力,气机阻滞,气血流通不畅,而导致机体关节活动屈伸不利、疼痛的症状。五脏六腑不得阳气温煦及推动,则不能各司其职,比如心阳虚,无力鼓动心神,导致疲劳乏力,甚至胸闷、心悸等症状。脾阳胃阳不足,不能发挥腐熟、运化的功能,消化功能受损,则腹胀、腹泻、打嗝、反酸。阳气虚损还会导致固摄和防御之力薄弱,易出现出大汗、尿频、时时欲大便、易感冒等症状。
我们怎么才能抓住立夏之季温养阳气?
首先,要明确立夏养阳的核心在于“顺时”和“适度”,顺时就是借助夏季自然阳气升发之势,通过调整饮食、作息与此时相应。同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舒畅。适度就是要把握“补阳不可过燥(比如进食大量辛燥食物)”“防暑不可过寒(比如贪凉饮冷、过度依赖空调)”“运动不可大汗(微微发汗最佳)”这些方面。
其次,我们要明白每个人体质不同,不能盲目跟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立夏养阳之道。
能否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养阳小技巧?
首先,睡午觉是一个养护阳气的好方法,夏季是一年当中阳气最盛的季节,那午时(11:00-13:00)就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阳尽阴生”的转折点,此时小憩可助心经气血归藏,避免阳气过度外散,同时为下午的阳气升发蓄力。
其次,像一些长期久坐的人群,可以在休息时段,沿大腿外侧(裤缝线)从上到下拍打至发热,疏通肝胆气机;也可以进行踮脚、提肛运动,刺激足少阴肾经,补益肾气;或者两手托天理三焦(八段锦第一式):双臂上举时深吸气,疏通三焦;以上几个方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升发阳气,助益人体气机运转。
夏季午睡养阳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忌饭后即睡,建议餐后30分钟再午睡,否则影响脾胃运化,导致痰湿内生,反伤阳气。
第二忌贪凉裸睡,夏季午睡时,肩颈、腹部需遮盖,避免冷风直吹,防止寒邪侵入机体。
第三忌强行午睡,若毫无困意,可静坐冥想代替,强行入睡易引发焦虑,反而耗气。
有没有适合夏季补阳的中医方面的治疗方法?
比如艾灸、穴位贴敷、耳针、中药熏洗等都是效果比较确切的方法。当然,首先得把作息、饮食方式调整好,这样才能取得“如虎添翼”的效果。
如何在立夏节气养成正确的养护阳气的心态和习惯?
首先,要接纳自然变化,与天时共振,而非对抗。夏季阳气外浮是自然规律,养护阳气的第一步是接纳变化而非抗拒,比如过度吹空调与过饮冷饮所制造的“人造寒冬”会闭阻毛孔,使寒邪内侵,控制贪凉欲望,方能防阳耗损。要顺应天时作息,晨起迎接朝阳,午间小憩养心,傍晚散步导引气血,让身体节奏与自然同步,形成“天人合一”的内在节律。
其次,要有长期主义,需以四季为周期看待立夏养生。要认识到“阳气如储蓄,夏季过度透支秋冬必匮乏”,将“春夏养阳”的观念融入日常,明白夏季三伏天晒背、贴敷不仅是治疗,更是对长期守护阳气健旺的投资。还要破除速效思维,不因短期无效而焦虑放弃,选择适合自己的养阳方式并加以坚持,不盲目跟风。
此外,阳气养护需身体力行与心性修炼结合。夏季心火易亢,遇烦躁时默念“心静自然凉”来调节情绪,按揉内关或劳宫穴(掌心)清心火,避免怒气耗阳。还可以细嚼慢咽,感受食物温暖脾胃的过程,取代边刷手机边狼吞虎咽的耗散状态。
总之,夏季养护阳气的心态,本质是对生命能量的敬畏与经营。遵循节气规律、顺应天时,最终才能培育出旺盛的生命力。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
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点;
重播时间:周四9:30点、周日9:30点和14:30点
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云听、蜻蜓FM、喜马拉雅、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同步进行收听。
【节目留言】
如果想咨询专家、寻医问药的朋友请提前通过七彩云端APP或“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平台留言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对您的问题进行反馈。
好视力超级会员日,今天全面放开会员特权!凡是眼睛不舒服的,不论是手机电视上的字看不清,还是迎风见光流眼泪,甚至发干发疼、整天特别难受的,现在就打400-608-6599直接就送你78元的蒸汽眼贴,亲自感受效果。还能兑换豪华收音机和一大瓶补充眼部营养的叶黄素。
来源:云广主播 梓云
编辑:李青芸 尹本琦(实习)
一审:王宇
二审:位伟锋
三审: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