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5月7日中午,上海知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谭义存的儿子向公众发出了一份讣告。

他的父亲,也就是谭义存先生于5月6日20点21分因病逝世,享年90岁,此消息一出,瞬间引来了许多媒体报道。

在这些报道下,许多IP为上海的网友都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虽然谭义存先生不一定在全国范围内出名,但他的业界地位甚高,他的作品也是无数上海人共同记忆。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2025年5月7日 《突传消息!上海笑星谭义存去世,《老娘舅》《七彩哈哈镜》《开心公寓》都有他》



业余到专业 见证滑稽戏辉煌

现在如果说起上海滑稽,除了本地人以外,更多的人恐怕只认得那位丑闻缠身,又移民国外的“海派清口”。

其实,滑稽戏的表现形式并不只有这一种,而滑稽戏的代表人物也多的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谭义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谭义存1935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就是上海滑稽的“铁血观众”,闲来无事自己也会研究琢磨。



但是因为当时时局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他并不是专业的滑稽戏表演艺术家,而是活跃在各种单位汇演的“业余选手”。

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在1986年参加了江南滑稽邀请汇演,靠着一出独角戏《酒迷歌星》获得了演出奖项,此后便朝着专业滑稽戏演员靠拢。

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推广滑稽戏这一本地剧种,上海电视台专门为滑稽戏量身定制电视节目和电视连续剧。



《滑稽春秋》就是关于滑稽发展故事的12集轻喜剧,谭义存和其他前辈一样不计报酬出演,虽然给他分到的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他并不嫌弃,认真完成表演。

当然,真正让滑稽戏在全国范围内一炮而红的是50集的情景喜剧《老娘舅》,谭义存在电视剧中饰演“外公”,时不时的点睛之句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和《老娘舅》同年播出的电视节目《七彩哈哈镜》是一档在周末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

谭义存和另外两名滑稽戏演员王辉荃、毛猛达一起成为该档节目的主持人,这三人的主持风格各不相同,但又意外地合拍,成了许多上海孩子的童年记忆。

而且这档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透露,当时拍摄时并没有剧本,而是全靠三位滑稽演员的即兴表演,专业能力可见一斑。



2006年的时候,谭义存和老搭档收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演出,两人创作的作品《滑稽交谊舞》和《滑稽弹唱》在央视好几个频道的黄金时代播放。

可以说,谭义存活跃在滑稽戏舞台上的这段时间,同样也是滑稽戏最辉煌的这段时间。

随着一代代老艺术家退休、离世,滑稽戏也逐渐走向了没落。



晚年退休在家 仍忧心传承

因为正式入行本来就晚,谭义存本来还是想要在表演舞台上再活跃几年的,但是身体却发出了抗议。

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身体,为了创作和表演,吃饭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久而久之就亏损了身体。

在前些年的时候,就曾因为三次胃出血而住院治疗,在亲友的劝告之下,老爷子总算“服老”了,安心退休在家。



忙忙碌碌了一辈子,猛地在家闲着,谭义存老先生还真有点不习惯,为了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点乐子,他逐渐沉迷于收集烟灰缸。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谭义存的好友兼搭档王辉荃早逝,他非常注重自己晚年生活的质量,坚持清淡饮食,适当运动,烟酒尽量不碰。

不怎么吸烟了,却爱收集烟灰缸,确实听上去很符合老爷子“笑星”的人设。

不过,因为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习惯,心情也因爱好保持舒畅,老爷子才能如此长寿。



这些年,谭义存老爷子虽然自己退休在家,不参与滑稽戏的创作和表演,但老爷子还是很看重滑稽戏传承的。

上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就是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为上海的滑稽戏表演艺术团加油“打call”。

视频中的谭义存老爷子虽然两鬓斑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是精神状态却很好,说话也清晰。衣着打扮也和年轻时一样,整个人看上去文质彬彬。

老爷子在视频里对后辈多有勉励,但也让滑稽戏的剧迷们很是辛酸,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滑稽戏没落了,远没有21世纪初那么辉煌。



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有个别滑稽戏演员主动担责,但一个人还远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要知道,滑稽戏的核心魅力在于沪语方言的生动表达,但年轻一代的沪语使用率大幅下降,年轻的观众难以理解方言的笑点在哪里,自然就不愿意去关注了。

其次就是“不赚钱”,老一辈艺术家如姚慕双、周柏春等相继离世,而青年演员更倾向于通过电视综艺“混脸熟”、走穴赚钱,导致基本功荒废。



更何况,现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分流了大量观众,而滑稽戏仍固守传统剧场演出。即使票价再低,除了老戏迷,很少有人愿意走进剧院去观看。

这一点,北方的德云社就做得很好,线上线下同时推广,留住老戏迷,又引来了年轻观众。有人看,演员们就不至于为生计发愁,愿意传承的人就多。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相声有普通话语言优势的基础上,滑稽戏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的位置上,具体如何突破困局,还要行业人员们共同努力。



结语

谭义存在90岁高龄去世,某种意义上是“喜丧”,老爷子的年岁比新中国建立起来的时间都长,也算是看遍人世浮华了。

正是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也让其在滑稽戏创作上有诸多的想法,推动了滑稽戏的传播和发展。

但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终归是太弱小了,不能阻挡戏种的衰落,这是时代变迁与文化生态演变的综合结果。

但年轻一代演员也要相信,滑稽戏承载的市井烟火气仍具生命力,要重振辉煌,就要在坚守沪语根基的同时拥抱创新,跟时代相结合。

通过年轻化题材、跨媒介传播与人才培养,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