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斯诺克的圈子很热闹,那个被禁赛两年的赵心童,突然像开了挂一样,捧着世锦赛冠军奖杯直接杀回TOP16,把老将卡特都挤出了局。
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世界台联(WST)就好像是赵心童他量身定制了规则,突然允许业余选手的积分保留,气得艾伦直接开麦表示:规则还有什么用?
网友也是纷纷议论:艾伦说得非常对!如果要修改规则,就在赛季前修改,至少在赛事前修改,不能在赛事中随意修改,这是对其他球员的不尊重,也对世台联的名誉影响不好!
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世界台联会做出这个决定呢?
先来算一笔账,2022年12月赵心童被查出参与赌球的时候,世界排名第9位,他因赌球被禁赛20个月,中国台协更是追加处罚到2025年7月。
按照世界台联当时的禁赛规定,赵心童需要冻结积分直到2024年9月才行。
但谁也没想到今年4月突然有传闻,赵心童的禁赛期被缩短到20个月了,让人没想到的是赵心童的世界排名积分还被完整保留着。
这就足以让他不费一点气就进入了世锦赛的种子席位,真的忍不住说一句,赵心童太幸运了。
而对比同样涉赌的颜丙涛就惨太多了。
这位00后天才被禁赛5年,积分清零,复出后还得从底层的资格赛重新打拼。
不光是颜丙涛,就连目前排名第17位的卡特本赛季赢了两个冠军,却因为这次赵心童的插队,可能还要去打128进64的资格赛。
估计家里人问起卡特为什么拿冠军还要去参加资格赛,卡特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真是让人白高兴一场,艾伦这次提出的意见又有多少用呢。
网友调侃:赵心童在国外是浪子回头,在国内是过街老鼠,这波操作比斯诺克走位还复杂!
了解斯诺克的都会知道,在斯诺克的历史里,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种灵活执行规则已经不是第一次。
2013年斯蒂芬·李因打假球被禁赛了12年,但2018年希金斯涉嫌赌球却只被轻判半年禁赛。
台联给出的解释是配合调查的态度不同,但明眼人都知道,希金斯当时还是是斯诺克头牌,禁赛半年正好赶上赛季的间歇期,丝毫不影响商业价值。
这次赵心童的事件不得不让人多想,中国市场的斯诺克市场已经越来越大,丁俊晖状态下滑后,急需新的中国面孔来撑场。
看看数据就知道,赵心童微博粉丝超有很多,去年他参赛的赛事中国区收视率应该都有上涨,想挣钱还是想公平,台联的天平可能有点倾向了前者。
某球员在直播中直接就说,这些遵守规则的人就像傻子,不得不说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都感到了焦虑。
职业的斯诺克选手平均的年薪都不算太高,排名前16才能保证温饱。
卡特这次如果真的要去打资格赛,可能就会损失不少的种子奖金。
更可怕的是后续还会有这种情况,如果禁赛反而成了保护积分的方法,很有可能会再有球员动歪心思,反正被抓也就是暂停营业,复出还能保送。
但换个角度来说,赵心童的支持者也有话说。
虽然传闻赵心童的行为被证实了从没有操纵自己的比赛,更多是年轻球员的无知犯错。
世界台联的听证会记录也显示,他主动退还了所有非法所得,有传言他还在禁赛期间自费参加反赌博宣传。
支持者认为,年轻人已经付出代价,为什么不给重新做人的机会。
大家争论的其实就是斯诺克排名规则的出现的问题。
现在的制度是,球员两年内的积分滚动累计,但是关于禁赛期间的积分又该怎么办,规则手册里只有一句模糊的视情况而定。
这就给了台联极大的操作空间,想保谁就保留积分,想打压谁就清零积分。
对比某球界的处理方式,某球员因为误服禁药被禁赛15个月,复出的时候积分清零,必须从零开始打资格赛。
尽管这个球员是全球商业价值最高的女运动员之一,但WTA还是坚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得原则。
这种壮士断腕的魄力,反而让大家都觉得很公平。
看着克鲁斯堡剧院里挂着荣耀、尊严、公平竞赛的标语,再对比现在的情况,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
难道非要平衡竞技的原则和商业的现实才行,当金主们需要的时候,规则就可以适当打折吗?
但观众可不一定会愿意,特事特办很可能会毁掉斯诺克的信誉。
更要注意的是,这种灵活操作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顶尖球员越来越依赖商业价值而不是比赛的成绩,年轻球员要么选择和资本合作,要么就心灰意冷的离开球坛。
当规则成为可以随意揉捏的橡皮泥,特殊情况变成常规的操作,这项有着百年历史的绅士运动就会变成资本的游戏。
毕竟体育竞技最动人的力量,不是特权者的保送,而是跌倒者触底反弹的弧线。
要不然下次球员举起奖发的时候,观众问的不会是他打了多少杆破百,而是问他背后靠的是哪个大树。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在于公平的竞争,而不是规则的定制。
建议设立独立的仲裁机构,确保规则的公平。
这次的事不能单纯的去说该不该原谅犯错的人,而是要从职业斯诺克的管理系统的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行。
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在规则手册里白纸黑字写明,任何禁赛的处罚必须伴随积分清零。想要重回巅峰,请用球杆重新打回来。
如果规则能被随意打破,我们还要规则干什么,规则可以改,但底线不能破。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