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预料之中,莫迪果然咽不下这口气!
2019年的“印巴事件”,真的重演了,印巴两军已经正式开打。
然而时间过去了6年,印巴双方的实力已经发生了略微的变化,所以这次莫迪可能讨不到半点便宜。
果不其然,印军深夜出动,袭击了3个巴方区域。
然而有意思的是,印军才刚动手就被打退了回去,巴方已传来捷报。
那么“印巴”双方难道真要大打出手吗?
莫迪是否还留有后手,本次事件究竟该如何收场,又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我们逐一来看看。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军不宣而战,发动了代号为“辛杜尔”的袭击行动。
随后,巴方立即采取了回应。
4时30分左右,巴方宣布击落了5架印军战机,分别是三架阵风战斗机、一架苏30战机和一架米格29战机,另有多名印军人员被俘。
不久之后,巴方再传来捷报,又有一架印军战机被击落。
也就是说,印军虽然率先动手,可还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已经损失了6架战斗机,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只是现实的损失,实际上它对印军的士气也会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莫迪和印军上层后续的判断和决定。
果然,收到这一结果后,印方发布了一份公报称,印军的行动有重点、有分寸、非升级,目标选择和执行方式都相当克制。
由此可见,莫迪也不愿意把摩擦扩大化,特别是感受到巴方态度和反击力度的强硬之后,他更加笃定了此前的看法。
其实早在袭击行动开始之前,莫迪就已经做好了铺垫和布局,为他自己找好了退路。
4月29日,外媒就有过相关的报道,莫迪已经授予印军“行动自由”。
这对于印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显然是莫迪在“踢皮球”,就算行动出现了问题也不用他来负责,他把自己想置身之外。
根据这一安排来看,虽然莫迪对本次袭击行动是默认的,但这并不是他本人亲自下达的指令,所以他到现在都还没有发声。
可见印巴双方的摩擦虽然酝酿了很久,从切断河流到开展演习,再到如今在地面和空中展开战斗,但双方都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克制,所以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双方的摩擦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超过3个月的可能性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会大打出手并不意味着不会开打。
通过对本次事件的分析就会发现,印方本想出动战机教训一下巴方,然而他们还没进入巴方的上空就被击落,可见巴军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而这一战绩则让莫迪更加脸上无光,他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证明新德里在该区域的实力,这种心理促使他误判了局面,也高估了印军的实力。
然而拥有美、俄双重支持的莫迪不会善罢甘休,除非巴方能够主动后退一步,或者有友好力量来斡旋,直到等来可下的台阶。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印巴双方会以打打停停的形式进行,最终二者都占不了上风,然后在和平力量的斡旋之下达成暂时和解。
话到结尾,莫迪的自信来源于印方的经济和美、俄的支持,但从“军“力上来说,二者的实力差不多,所以巴方也有底气,这也是双方都不愿意退让的原因。
那么大家认为印军的战斗机是如何被击落的,巴军究竟动用了什么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