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5月7日电 眼下,正值桑葚成熟季。走进湖南武冈市迎春亭街道栗塘村华泓生态农庄桑园里,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桑葚挂满枝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田园风光。
近年来,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纪工委组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围绕“桑葚+”产业链精准发力,串联起种植、加工、旅游、文创等多元业态,逐步形成“春采桑果、夏酿桑酒、秋品桑茶、冬烹桑宴”的全季产业链条。
位于街道西部的栗塘村,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温润,优越的生态环境最适宜桑葚树“安家落户”。街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办栗塘村华泓生态农庄,发展桑葚产业,种植“无籽大十”“台湾长果桑”等高附加值品种50余亩,亩产突破4000斤,一颗颗桑葚不仅开辟了群众增收新路径,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无籽大十’因果实硕大、口感甜蜜而深受欢迎,‘台湾长果桑’以条形修长、口感清甜而著称。”华泓生态农庄负责人曾华向回访的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介绍,桑葚的采摘期较短,为保证果实口感,就得抢“鲜”一步,现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周末峰值能突破500人次。
“轻轻捏住桑葚,转一下就摘下来了。我喜欢长得像‘毛毛虫’的那种,又长又甜,口感十分好。”市民肖琴一边介绍,一边做示范。紫得发亮、红得诱人的桑葚,吸引游客们纷至沓来,三三两两,或体验采摘乐趣,或拍照留念,一派热闹景象。
在桑园的另一边,栗塘村4组村民熊玉银正拿着专业剪枝工具修剪枝叶,以便果树养分集中。“桑树发芽时要杀菌防病,成长期要经常剪枝,等到落叶后还要清园杀菌……生态农庄刚建,我就在这里务工,除草施肥、修枝剪叶、病虫害防治等零活都已经非常熟练了。”熊玉银介绍,生态农庄忙时有20多个村民干活,都是本村和邻村人,离家近活不重,一天大概能挣五六十块钱。
农旅融合,创新发展。武冈市迎春亭街道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抓手,持续下沉乡村产业发展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桑葚等特色农业种植,探索桑葚、桑叶深加工路径,开发桑葚干、桑葚酒、桑叶茶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枝头鲜果”向“产业红利”转化,共赴乡村桑园“葚”宴。(周维标 林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