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业态从业人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新就业形态为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新业态从业人员法律关系模糊、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联合区仲裁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对辖区新业态劳动争议裁审情况进行通报。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密云区仲裁院、密云法院共受理涉新业态劳动争议205件,审结204件。历年案件数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中,2023年案件量达到峰值,2024年较2021年增长率达到23.91%,需关注持续高位风险。

根据密云区仲裁院、密云法院裁审实践,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岗位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就上述期间受理案件情况来看,案件涉及快递员岗位较少,约占3%,未涉及网约车司机及网络主播,而纠纷涉及外卖员岗位占比高达97%。

从外卖员仲裁及诉讼请求来看,请求事项包括确认劳动关系、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加班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其中,确认劳动关系请求占比约为90%,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占比约为73%。确认劳动关系诉求占比最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外卖员所服务企业对与其存在何种关系存在争议,外卖员的“劳动者”身份不被认可,外卖员亟需司法确认证明双方存在的法律关系。而从劳动关系解除成因来看,往往是外卖员以企业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而主张经济补偿。两个相对集中的诉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卖员从身份到社保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缺失。

密云区仲裁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受理的179件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61件,调撤率达到89.94%。对仲裁不予受理或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的26件案件中有15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调解率高达57.7%,高于同期劳动争议案件平均调解率33个百分点。此类案件进入仲裁及诉讼程序后多以调解方式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行业劳资矛盾尚可调和,仲裁及诉讼并非化解纠纷最优解。

新京报记者还从通报会上获悉,近九成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以调撤方式结案,企业败诉相对集中,部分请求企业败诉率畸高。

编辑 刘倩 校对 王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