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一天,卧病在床的贺炳炎将军忽然颇为感慨地说道:“要是不当成都军区司令,我或许能多活20年。”

不久后,将军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47岁。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突然逝去,将军为何会发那样的感叹?

贺炳炎将军出生于湖北松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

他的父亲生性豪爽,最爱打抱不平,经常帮助受压迫的穷苦人民。在他的影响下,贺炳炎也长成了一名天不怕地不怕的虎胆少年。

后来贺老总在荆江两岸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贺父也随即加入了这支农民队伍,准备跟着贺老总去打天下。

由于儿子年纪小,他便打算将儿子寄养在朋友家。岂料,就在部队开拔的那天,贺炳炎竟然连夜从家中溜了出来,悄悄跟在了队伍的后面。

在随部队走了几天后,贺父才发现他。彼时队伍已经远离家乡很远,再将儿子送回去也不现实。无奈之下,他便只好带着儿子一起参了军。

没想到的是,贺炳炎在战场上的英姿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父亲。

一开始他在部队中担任的是贺老总的警卫员,在潜江渊博子口的战斗中,他被贺老总派去给红六师传令。

贺炳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最后敌军在我军主力与红六师的双面夹击中,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



在战斗结束后,贺老总却迟迟不见贺炳炎的身影。他刚想派人去找,却发现对方竟然单枪匹马地带着几十个敌军俘虏归队了。

贺老总大喜,不久后便将他安排到了作战部队中,打算好好历练他。



结果,他在第一场正式战斗中的表现便让人大开眼界。当时我军与敌人交战多日后,子弹都打光了,队伍中也只剩下寥寥几人。

眼见敌人开始步步逼近,贺炳炎直接举起一把菜刀,冲向了敌营。他左砍右劈,一口气消灭了十几个敌军。



敌军见他的刀口都开始冒热气,一个个吓得仓皇而逃。这件事瞬间轰动了全军,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想起了当年贺老总提着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

此后,贺炳炎便得了一个“贺小龙”的称号。而贺老总也对这个不亚于自己的小战士更加看重。



不久后,他便被提拔为了红军第三军骑兵大队长。有一次,骑兵大队按照命令偷袭敌人把守的重镇,缴获了一批物资。

结果等他们撤出城外清点物资时,却发现少了司务长的身影。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司务长与部队走散了。



听着城内的枪声依旧不绝于耳,贺炳炎毫不犹豫地便提枪上马,折返回了城内。

此时敌军城防还没有撤下,他们见贺炳炎单枪匹马地闯进来,当即集中火力,再次向他发起了进攻。

贺炳炎冒着铺天盖的弹雨一边纵马疾驰,一边寻找司务长的身影。



终于在一个角落里,他发现了司务长。随后他便一手搂过了对方,放在马上,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奔出城。

也正是这次经历,又让他得了一个“红军赵子龙”的称号,名震一时。

就在贺老总想继续栽培他时,意外发生了。



1935年,贺炳炎被任命为红五师师长,跟随部队踏上了漫漫征途。

在这充满艰险的一路上,贺炳炎始终担任着急先锋的角色,一路过关斩将,为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12月,瓦屋塘战斗打响了,敌人据守东山,企图将我军围困于此。



由于敌众我寡,部队很快便陷入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贺炳炎亲率部队发起了突击。在一番浴血拼杀下,敌军遭到重创。

结果,就在我军即将凯旋时,一枚炮弹直朝着我军阵地落下。正在坚守阵地的贺炳炎来不及躲闪,不幸被击中。



他右臂的骨头直接被炸成粉末,整只胳膊与肩膀之间只剩下一些皮肉。

贺炳炎当场便痛昏了过去。战士们不敢耽搁,连忙将他送进了医院。

贺老总得知此事后连忙赶来,医生遗憾地告诉他,贺将军的手臂已经保不住了,只能截肢。

贺老总顿时湿了眼眶,手臂对于一位将士来说多么重要啊!若是没有胳膊,贺炳炎以后还怎么打仗?

他着急地下令,无论如何也要保住爱将的手臂。但医生却明确地告诉他,若是不截肢,他的性命恐怕都保不住。



无奈之下,贺老总只好忍着悲痛,同意了医生的建议。当时医疗条件简陋,战地医院没有手术刀,也没有麻醉剂。

众人只能按住他的胳膊,用一把锯子硬给他做了手术。贺炳炎几度被疼醒,又几度被疼晕。终于在两个小时后,手术终于结束,而他也正式成为了独臂将军。

就在他养病时,大家也对他今后的去留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建议让他回家,有人却不愿这样的好将士离开,建议将他调到地方工作。

但贺炳炎清醒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贺老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老总,我的胳膊没了一只,但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参加战斗!”



贺老总也感动地说:“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

就这样,贺炳炎顺利地留在了部队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开始担任120师716团团长,率部来到敌后区进行游击战。

在雁门关一战中,他直接歼灭日军500余人,打出了我军的威名。以至于后来日军一听到他的名字,便立即如惊弓之鸟一样四处逃窜。



到了解放时期,他又来到彭老总麾下转战,并担任了第一军军长,率领部队一举解放了青海,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任命为四川军区司令,开始致力于西北的恢复与建设中。



到了1955年,国内军区开始重新划分,时年42岁的贺将军也成为了成都军区第一任司令员。也是在这一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此后,他便将以往在战场上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都投入了军队工作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那段时期,他患上了多种疾病,像是高血压、关节炎、哮喘以及肾脏疾病,都在折磨着他的身心。

而成都的气候比较闷热,气压又低,这就加剧了贺将军的病情,导致他时常喘不上气来。



而他每次去北京时,血压就会趋于平稳,身体的各项指标也会恢复正常。

家人也发现了,西南这个地方并不适合他疗养,于是便建议他找上级说一说,将他调到北方,或者他去北方疗养,在外地办公。

但这两个意见贺炳炎哪个也没采用。他表示这是中央给他的岗位,他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

就这样,贺将军的病一拖再拖,到了1960年,他再也坚持不住,最终病倒在了岗位上。

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不由地发出感慨,若不是当成都军区司令,他能再活二十年。

将军这样说并不是抱怨职位不好,毕竟他之前有更好的选择,但为了军队的发展,他还是不顾身体安危留了下来。

他这么说,只是惋惜自己时日无多,没办法再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不久后,将军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成为了第一个去世的开国上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