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爸!爸!我梦见妈妈了!她在丽江!丽江大落水!”
林瑶大半夜激动地将父亲从睡梦中叫了起来,兴奋地诉说了梦里的所见所闻。
父亲本来不信,但看着女儿倔强的神情,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
找了整整十年了,还差跑这一趟吗?
这时候的他们还不知道,即将面临的局面会是什么样的……
01
2008年的夏天,大理的太阳很是耀眼,不留情面地炙烤着大地。
18岁的林瑶刚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别人家孩子那种雀跃的喜悦。
她坐在家里的旧木椅上,手里攥着通知书,目光却落在桌上的一张泛黄的照片上。
照片里是一家三口:温柔的母亲江慧,沉稳的父亲林昌盛,还有当时只有八岁的她。
照片中,母亲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但林瑶的眼眶却不自觉地湿润了。
明天,是母亲失踪整整十年的日子。
十年前的那个清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林瑶还记得,当时母亲给她扎着两条小辫子,温声叮嘱她:“今天学校有体育课,记得带水。”
她点点头,抓起书包就跑出了家门。
可谁能想到,那会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母亲。
等到晚上放学回家,饭桌上只有父亲一人,母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端着饭菜出来。
“你妈可能出去买东西了,很快就回来。”父亲林昌盛回答时的语气还算平静,但眉头早已拧成了结。
可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晚上。
手机打不通,亲戚朋友也都说没见过她。
直到深夜,林昌盛带着她去了派出所报警。
可警察调查之后,依旧毫无线索,最后只能将案件定性为“成年人自愿离家”。
父女二人不信,母亲那么爱家,怎么可能一声不吭就离开?可无论是贴寻人启事,还是求助媒体,十年来都没有任何结果。
林昌盛的头发在这十年里斑白了大半,眼角的皱纹也深得像刀刻的一样。
林瑶懂事得让人心疼,她没再提过母亲的事,却也从未放下。
每年到了母亲失踪的日子,她总会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着那张旧照片发呆,偷偷掉两滴眼泪。
02
这一晚,林瑶早早地躺下了,但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凌晨的时候,她迷迷糊糊地做了一个梦。
梦里的画面清晰得让她心悸——母亲站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课。
窗外是连绵的青山,教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几乎掉漆的黑板。
林瑶张口喊了好几声“妈妈”,可母亲始终没有回头。
梦境结束时,一个地名模模糊糊地出现在她脑海里——“云南省丽江市大落水村”。
林瑶猛地从梦中惊醒,浑身冷汗。
她第一时间跑去找父亲,把梦里的一切详细地告诉了他。
林昌盛皱着眉头,不甚理解道:“这只是个梦,哪能当真?再说,你怎么确定那地方真的存在?”
“爸,梦里的画面太真实了!我们找了妈十年,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为什么不试试这个呢?万一是真的呢?”林瑶哽咽道。
林昌盛沉默了。
他看着女儿倔强的眼神,想起这十年来她独自扛下的所有苦难,最终叹了口气说道:“行,明天我们就去。”
第二天一早,林昌盛辞了工地的活,带着林瑶坐上了一辆开往南方的长途汽车。
大落水村是个偏僻的山村,地图上都很难找到。
车子开了整整十几个小时,最后停在了一片荒凉的山脚下。父女俩下了车,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司机指了指一条蜿蜒的小路,说道:“前面就是大落水村了。村子里信号不好,天黑了也没路灯,你们抓紧时间吧。”
林昌盛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拉着林瑶往村里走。
一路上,四周都是青翠的山林,偶尔能听到几声鸟鸣。
林瑶紧紧攥着衣角,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她不敢想象,梦里的画面如果是真的,那母亲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03
终于,他们走到了村口。
村子比林瑶想象中还要贫瘠,低矮的土房东一间西一间,村民们的衣着也十分朴素。
有几个孩子赤脚在泥地里跑来跑去,看到他们这两个外来人,纷纷好奇地围了过来。
“请问,这里有没有一位……嗯,姓江的老师?”林瑶试探着问一个年长的村民。
那人皱着眉头想了想回答:“江老师?哦,你说的是镇子小学的江老师吧?她没跟我们住在一块儿,不过小学就在山那边,不远。”
林瑶听到这话,心跳顿时加快了,连忙拉着父亲赶往小学。
小学的校舍破旧不堪,几乎是一片空地围起的四面墙。
林瑶站在门外,透过窗户看到了梦中出现的画面:黑板、讲台、孩子……还有一个正在低头批改作业的女人。
尽管她的头发已经夹杂着几缕银丝,脸上也多了些皱纹,但林瑶一眼就认出,那是她的母亲!
“妈!”林瑶再也忍不住,冲了进去喊道。
女人抬起头,看到他们时明显愣住了。
她的眼神里透着陌生和疑惑,声音平静得让人心寒:“你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