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言辞见长的卡尼和滴酒不沾的特朗普首次会晤注定难以营造“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公关画面。
全文3501字,阅读约需9分钟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编辑 / 迟道华校对 / 刘军
▲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在华盛顿白宫迎接到访的加拿大总理卡尼。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6日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加拿大总理卡尼,双方在一起会见记者时围绕“吞并加拿大”、关税等话题“礼貌交火”。
此前,谈及此次访美行程,卡尼在其获得连任后召开的首次记者会上表示,双方会见的重点议题将是当前的贸易压力和加美之间“更广泛的未来经济和安全关系”。
卡尼与特朗普会晤前,两人就所谓“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问题隔空喊话。并不算友好的对话氛围,让这场万众瞩目的加美最高级会晤正产生“一加一小于一”的最糟糕效果。
━━━━━
特朗普还是要“向北拓展业务”
卡尼是4月28日率领加拿大自由党在第45届联邦众议院选举中“逆风翻盘”的。在1月底民调支持率落后主要对手27个百分点的逆境下,卡尼建立起“近年来最强势的少数政府”。卡尼政府距组成多数政府仅差3个议席,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少数政府稳定性差、政策法规通过率低的先天痼疾。
特朗普1月20日就职后,罔顾美加传统同盟关系和一系列双边成约,一再对加拿大祭起关税大棒,试图在业已强加的单边有利于美国的贸易规则基础上,获取更多便宜。同时一而再、再而三对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进行近乎侮辱性的人身攻击,并多次无视外交礼仪和国际惯例,公然宣称“吞并加拿大”“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将特鲁多蔑称为“州长”。
所有这一切使得此前从未竞选过公职的金融资深专家卡尼戏剧性上位,他被视作“目前最适合带领加拿大对抗特朗普的总理人选”。
但加美之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共同边界,美国更是加拿大唯一陆上邻国,加拿大在经济、贸易、国防等方面严重依赖美国,因此即便始终对美持强硬态度的卡尼也早在3月就与特朗普通话,并早早公布了“一旦当选尽快实现高层会谈”的共识。4月29日,即卡尼当选翌日,两国便宣布了“卡尼将于5月6日访美并与特朗普会晤”的日程。
提前一日抵达美国的卡尼一行,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间事务部长勒布朗、交通部长方慧兰、公共安全部长麦坚迪、驻美大使希尔曼,和特朗普一同出席的美方高官包括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
根据日程,双方于北美东部时间5月6日11时30分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开始对媒体公开的会晤部分,12时15分共进工作午餐,此后移步白宫西翼著名的“罗斯福厅”继续会晤。
由于自工作午餐起便进入闭门阶段,且双方新闻组均拒绝透露闭门阶段的讨论内容,截至目前外界只能看到双方官方干巴巴的“进行了广泛而建设性对话”的官样措辞。
尽管此前几个月的事实一再表明,对加拿大念叨“51州”只能起到副作用,此前特朗普及多位白宫政要也暗示“会遵循外交礼仪”“不会发生类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的一幕”,但特朗普仍在“椭圆形办公室阶段”用“一位房地产商”的半开玩笑口吻说“希望业务范围向北拓展”。
卡尼则反唇相讥,称“正如你们在房地产行业所了解的,有些地方是不会出售的。加拿大就是,永远不会出售”。随后卡尼试图用“但机会在于伙伴关系”等说辞缓和气氛,但特朗普不依不饶,称“时间会说明一切,这只是时间问题,但我永远不会放弃”“我遇到过许多事,它们最终都做到了,而且都是以非常友好的方式做到的”,执拗地重复了这一针对加拿大最高级访问团戏剧性和罕见的“礼仪性唾面”过程。
随后谈及的贸易话题上,卡尼试图说服特朗普,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对美国至关重要,称“这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讨论,这就是我们来这里进行这些讨论的原因”。特朗普显然并不买账,称“不论卡尼此次会晤说什么也不可能取消(对加拿大加征的)关税”“事情就是这样”。
在谈及“特朗普1.0”时期签署的《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即将进行“落日更新”时,卡尼坚决表示“有些内容必须更改”,而特朗普则大赞该协议“很好”,并表示两国将在明年举行会谈,重新谈判或终止该协议。
当然,礼仪性的“套话”还是不乏的:此前曾称赞卡尼是“绅士”的特朗普恭维“加拿大选择了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暗示自己此前一系列言行事实上起到了为卡尼助选的作用。但可以看到,即便在媒体公开的会晤部分,两人对话的火药味还是很浓的。
━━━━━
何以急着见面
许多观察家均指出,加拿大自卡尼上任后在关税及贸易战问题上所作出的反应,在世界范围都属于较为强硬的。卡尼多次强调“针锋相对”,甚至坦承“加美特殊关系业已终结”。而被关税战、不确定性和“51州”之类冒犯性言论屡屡激怒的加拿大人,不仅用抵制美国货和在文体活动上嘘美国国歌等手段宣泄不满,还戏剧性地促成了联邦选举结果的颠覆性大逆转,让公认素来和特朗普“相性不合”的卡尼当选加拿大总理。
近几个月来,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关税攻势破坏了两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无意中帮助卡尼巩固了政治权力。尽管不加区别地对加拿大加征25%全面关税两度暂停,但针对汽车、钢铁、铝制品和所有非USMCA覆盖产品的征税仍然生效,更关键的是,两次“官宣”又两次“暂停”的更广泛关税,足以让美加贸易投资环境充斥“特朗普的不确定性”,这甚至可能是较有形之关税更具杀伤力的“无形之气场”。
特朗普的对加贸易战已给不同规模的美国企业造成实际压力和损失,从通用汽车公司到婴儿用品企业都在抱怨,针对加拿大的关税措施令其产业链断裂,资金流紧张,成本大幅上扬。而对经济、贸易、产业畸形依赖美国的加拿大而言,特朗普滥施关税的“不确定性”足以构成致命性威胁,阴魂不散的“51州”之类吞并言论更唤醒了万千加拿大人久违的“生死存亡危机感”。
美国人普遍的不适应、不理解,以及“特朗普2.0的第一个100天”雷声大雨点小的“成绩单”,促使特朗普希望通过完成一次“非常友好的会面”,让自己收获一个难得的“胜利成果”,而加拿大几大主要政党中,对美态度最强硬的自由党和“最善于对付特朗普的加拿大总理人选”卡尼,也必须在选后第一时间向加拿大人、世人表明,自己愿意且善于和特朗普打交道,且可以获得相对过得去的成果。
正因如此,特朗普和卡尼才会在后者匆匆替代特鲁多后,迅速敲定选后第一时间会晤日程。正因如此,特朗普才会在此前一段时间稍稍减少了针对加拿大的刺激性言论,并对卡尼给予了礼仪性的几句恭维话,而卡尼才会对特朗普一面放狠话一面说软话。也正因如此,此次明明缺乏哪怕框架性、象征性共识的高层会晤,仍被双方形容为“非常友好的”“很棒的”(一位匿名加拿大随行高官对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表态)。
━━━━━
话不投机半句多
然而双方共识基础的薄弱,让匆匆举行的高层会晤注定成为“一加一小于一”的虚应故事。
加拿大社会基于美国关税和主权威胁的危机感仍旧高涨,任何在“51州”之类主权冒犯性措辞面前的含糊软弱,或重演在关税和贸易战问题上的一退再退、被对手得寸进尺予取予求的场景,都可能触发卡尼及其内阁的政治危机和执政危机。
而特朗普广为人知的不让利、不吃亏、不认错,对“极限施压”的执着、坚信,又注定了他会在这两个加拿大最敏感问题上反复唤醒加拿大人的不满,反复挤压加拿大政治圈的绥靖空间。
正如此次会晤前后所表现的那样,两次反复的加征关税政策最终成为特朗普即席的“不动摇”结论,一度有所消停的“51州”刺激性措辞,最终以最不合时宜的方式,在一次短暂公开礼仪性场合两度毫无遮掩地喷涌而出。
卡尼在第一时间访美,充分表达了“愿意协商”的公开态度,却在众目睽睽下收获了冷冰冰的“关税加了便不可动摇”回复、变本加厉的“51州”主权威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相信此次会晤对诸多意图去椭圆形办公室寻求与特朗普团队沟通的各国“后来人”而言,都将是弥足珍贵的镜鉴。
此前观察家普遍认为,“51州问题”和“关税之战”将是此次卡尼和特朗普会晤中最重要也是最麻烦,却又必须直面的两大核心话题。目前披露的初步信息证明,双方在这两大核心话题上共识甚少,尽管双方(尤其美方)竭力营造“非常友好”的会谈氛围,却充其量是在用涂料粉饰危房,仅能起到“表面光”的作用。
就此而言,不以言辞见长的卡尼和滴酒不沾的特朗普首次会晤注定难以营造“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公关画面,而在短短两小时的“椭圆形办公室时间”双方就两大核心话题的龃龉,却足以让任何围观者油然而生“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慨。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古丽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