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永久牌’驻村干部”的邮储银行驻村工作者——罗明元。
罗明元被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
罗明元获奖证书。
现为天柱县蓝田镇楞寨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的罗明元,是邮储银行天柱县支行综合管理部的一名员工。2016年,他脱下笔挺的工装,换上耐磨的便装,背着行囊走向田间地头,开启了驻村生涯。9年来,他以坚定的初心、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在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和蓝田镇楞寨村,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
罗明元在村里做党的政策宣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上花村还是楞寨村,罗明元深知建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他推行“三抓三强”党建工作法,通过抓政治建设强根基、抓制度建设强保障、抓队伍建设强活力,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他与村“两委”成员共谋发展大计;在田间地头,他带领党员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声音在山村回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面对楞寨村产业发展滞后的困境,罗明元没有退缩,他多方奔走协调,最终与顺丰水稻制种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创新推行“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如今,楞寨村已形成水稻制种、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羊肚菌等多元化产业格局,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资产规模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20年的1.2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6万元。
罗明元调研指导种植大户种植蟠桃。
在上花村,罗明元同样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帮助村民拓宽“天资米”的销售渠道,让超20万斤优质大米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在他的推动下,上花村的大米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龙大娘说:“如果不是罗书记出谋划策,我家的大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张大嫂也说:“我家的谷子以前吃剩下的全都喂了鸡鸭,经济效益低,如今能走上市场,增加了收入,多亏了罗书记。”作为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驻村第一书记,在群众眼里,他是村里的“运粮官”。
罗明元帮助村民收晒干的稻谷。
罗明元不仅关注产业发展,更心系民生改善。他协调资金近200万元,实施水利、道路、人居环境等“五大工程”,为楞寨村修建了机耕桥、拦水坝,以及硬化了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改造户厕等,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在2022年的干旱期,他带领村民四处寻找水源,重新铺设人饮管网,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事后,村民们自发编唱侗歌:“罗书记是及时雨,要得风雨顺民意。”
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百亩稻田稻谷丰收景象。
作为邮储银行的驻村干部,罗明元始终牢记“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他积极推广小额信贷业务,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难题。当村民杨明成为拓宽店面所需资金发愁时,他连夜指导其整理材料、对接客户经理,仅用2天就为杨明成发放了10万元小额信用信贷。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为杨明成农特产品店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这仅仅是罗明元发挥“金融使者”作用的一个例子。2021年2月,罗明元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同年6月,“罗明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成立。这个由罗明元领衔、6名优秀骨干组成的攻坚团队,成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引擎”。在工作室推动下,该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止2024年末累计创建信用村1041个,评定信用户2.62万户,信用村内小额贷款余额达14.3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黔东南州乡村全面振兴。
“罗明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正在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研讨。
“杨大爷,这回换了新包装,您记得早晚各吃一片。”罗明元递上用报纸裹好的药盒,转身又给蒲大娘送去风湿贴。9年时光,罗明元落下了儿女成长的陪伴,错过了父母生病住院的守护,却从未缺席过村民的每一次求助。他的背包里总是装着降压药、风湿贴等药品,随时准备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感动中国邮政十大人物”,再到今年4月30日获得的“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荣誉背后,是罗明元遍布上花村、楞寨村泥泞田埂、沟沟坎坎的奋斗足迹。9年来,这位“‘永久牌’驻村干部”,走遍了上花村和楞寨村的山山水水、千家万户,写满笔记本20余本。
“农村生我养我,我要用一辈子反哺这片土地。”罗明元的誓言掷地有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邮政金融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罗明元的故事,是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为新时代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树立了标杆。(文/图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