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优秀资源征集

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




今年4月,省教育厅编制印发了,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各地、各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于国家平台整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创新,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提供参考。

为大力推进全省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近日,省教育厅面向中小学校、全社会开展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优秀资源征集活动,鼓励学校教师和有关机构组成团队进行资源共建。详情如下——

征集范围和内容

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征集以一个基于主题的大单元或项目式学习为单位,教学时长为3-5个课时。主题来源于人工智能与生活、人工智能实现技术、人工智能实践与创新和人工智能与社会等四大领域。

主题目标需注重结合学段特点确定,小学阶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的设计创作和前沿应用(主题及目标具体要求可参考《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必须是来源于已经完成了教学过程的单元或项目。课程资源提倡以活动方式呈现,强化以学为中心的游戏式、任务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资源申报时提交的材料包括该主题的整体教学方案、所有课时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同时如有学生主题活动手册、主题活动案例、教学视频以及其他有关参考素材等可以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有网页链接,也可以采用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等形式在文中适当位置注明。

1. 单元/项目整体教学方案。包括主题名称、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环境(软硬件、设备、平台、工具、资源、终端等)、预期学习成果、评价设计、活动设计及课时安排等(参考附件)。

2. 课时教学设计。包括单元内容简要分析、本课学习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含重难点分析)、资源准备(教学环境、硬件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工具模型、教学素材等)、设计思路、学习过程设计(含教与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课堂或课后作业设计等(参考附件)。

3. 教学课件。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引用地图应使用教材上的地图并标明出处,格式为:地图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页)。

成果要求

1. 2023年以来,由有关单位、区域、学校或个人(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小组或单位)独立或合作完成的课程资源,均可参加征集交流。

2. 所有报送的成果视为同意省教育厅可将其用于交流、宣传、推广、共享,并提供给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或粤教翔云资源平台。

活动组织及材料报送

1.中小学参加征集交流的课程资源统一报送到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由各地组织初选,遴选出拟参加省级征集交流的成果统一报送省教育厅。广州市、深圳市报送数量100项,其他地级市50项。普通高校、省属普通中小学及其他有关单位30项,直接报送省教育厅。

2. 参与省级交流的资源以“单位名称+领域名称(前述四大领域)+主题名称”的方式命名资源文件夹,文件夹内的文件需清晰准确命名文件名称,如“整体教学方案”、“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各联系人统一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平台(https://srsc.gdedu.gov.cn/)按项目要求报送材料,网络报送账号及网络报送操作指南将统一发送给联系人。网络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

其他事项和要求

选出的优秀课程资源案例作者将被出具优秀案例证书。凡在活动中发现违规违纪和学术不端行为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将被列入不良教科研信用记录。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者承担。

请各地、校、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申报,活动支撑平台为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通知、参考课程资源(供参考,不建议照搬)可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平台(https://srsc.gdedu.gov.cn/)通知公告栏下载。

联系人及电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黄老师,020-37627010;潘老师,020-37629406;技术支持张老师,020-84812295,技术答疑QQ群:973646432。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编辑:谭欣华

初审:罗国钊

终审:苏家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