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上学时在煤层50厘米厚的小煤矿挖煤挣学费,对家乡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有深切感受,一心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专业特长的李世瑶,在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改造传统种植,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他的选择,很多关心他的亲朋好友都不理解。然而李世瑶总说:“比起外面优厚的待遇,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从事低效的传统农业,故乡的水土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学以致用,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产业,让大家都过上幸福日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李世瑶和村民交流草莓种植技术。 六盘水市总工会供图

回乡之初,李世瑶搭了一个小温室,进行农业试验,之后再将成果传授给当地村民,他数年如一日试验、示范、探索、推广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品种和技术,2019年在部分村民的支持和他的引领下,开启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为家乡的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持续迈进做了全方位探索和努力,赢得家乡群众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坚持在创新种植模式上找突破。六盘水钟山区种植模式绝大部分为一年一熟,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李世瑶开展“草莓+西瓜”集约化轮作种植模式和高海拔地区“鲜食玉米+马铃薯”粮食作物套种等试验,通过草莓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高山育苗技术以及草莓-西瓜轮种种植技术,培育出适应六盘水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应季西瓜和草莓,不仅病虫害少,还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效,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坚持在选育优良品种上下功夫。山区立地条件差异明显,几年来,在科协、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共引进、种植和试验上百个作物品种,从中筛选出了更有市场价值、更适宜六盘水的土壤及气候的作物新品种,为老百姓发展种植业提供参考,试验种植的品种产量增产2倍。李世瑶还坚持高温堆肥、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的果蔬不仅品质好,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以上,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打通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向良种良法要效益的路子。

坚持在利益链接机制上见实效。为示范和推广研发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李世瑶于2019年成立了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一起发展农业产业。他盘活闲置10多年的草莓基地,以500元每亩流转老百姓的土地,并且流转农户优先就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的成员在基地务工,不仅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资,每年还可以参与销售收入25%的分红,干活的员工同时也是股东,年用工达3000余人次;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向群众科普农业知识、传授农业技术、提供技术指导、推广成熟经验,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免费对双戛街道精准贫困户105户进行农业“短平快”项目培训,对中箐村村民50余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努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农业效益。

在李世瑶的努力下,他带领创办的合作社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被认定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被六盘水市总工会评为“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李世瑶曾在第六届全国农业经理人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六盘水市粮油生产标兵”“六盘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六盘水市管专家”等荣誉称号。(六盘水市总工会供稿)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