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宫女,却可以抚养皇子,皇帝称其为“额涅”,皇子称呼其为“妈妈”,就连内务府大臣在奏折中都要称呼其为“额涅格格”;她虽从未做过妃嫔,皇帝却下旨却以嫔级规格修建陵寝;她历经大清四位皇帝,虽为侍女却跟清朝皇室有着不解之缘;
她就是,大清最有权势的宫女、孝庄身边的奇女子苏麻喇姑。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麻喇姑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其实苏麻喇姑的名字为“苏茉儿”,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到了顺治帝病逝前后,苏麻喇姑才被改称“苏麻喇”,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半大口袋”;其病逝后,宫中上下才将其尊称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的牧民家中,大约在1612年左右出生,后来苏麻喇姑来到了科尔沁的贝勒府上,侍奉在寨桑贝勒的二女儿身边,而寨桑贝勒的二女儿便是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1625年,苏麻喇姑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跟随二小姐一起来到了后金。
布木布泰嫁给了后金的四贝勒皇太极,这一年皇太极34岁,布木布泰13岁。
苏麻喇姑比布木布泰年长一岁,这一年14岁。
布木布泰是一个十分聪慧好学的女子,苏麻喇姑跟随布木布泰身边也很努力地学习,苏麻喇姑聪明,很快便掌握了满语,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更重要的是苏麻喇姑不管做什么都利落妥帖,再加上聪慧忠诚,布木布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会交给苏麻喇姑去做。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建立大清。称帝后的皇太极便着手清朝上下冠服诸制一事,苏麻喇姑不仅擅长女红,而且熟悉蒙古族服饰,还研究了满族与汉族的服饰,在庄妃布木布泰的推荐下,苏麻喇姑便根据朝廷的需要,出色了完成了冠服的设计。
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清朝的冠服,便是出自苏麻喇姑之手。
八年后皇太极病逝,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史称顺治帝。而顺治帝能登基,苏麻喇姑是一个大功臣,她不顾及自身安危,在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冒险出宫,最终说服了多尔衮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
这一年,布木布泰也不过只有31岁而已。
虽然顺治帝得以登基,但是大清的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尚且年幼的顺治帝自然需要生母的指点才能坐稳皇位,但是按照规矩顺治帝与生母孝庄只能一个月才能见一次面。如此,苏麻喇姑便成为孝庄母子之间的重要联络人,顺治帝能坚持到亲政,苏麻喇姑是名副其实的大功臣。
顺治十一年,顺治帝第三子玄烨出生。
玄烨的生母佟氏虽不得宠,玄烨也不得父皇的重视,但是孝庄太后十分喜欢玄烨这个孙儿,便让苏麻喇姑亲自照料玄烨,为的就是让苏麻喇姑为玄烨“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在玄烨离宫避痘,不得不在西华门外居住的时候,苏麻喇姑每日都会骑马在玄烨的住处与慈宁宫之间来回奔波,按照孝庄太后的要求来教育年幼的玄烨。玄烨能够成为千古一帝,苏麻喇姑是功不可没的。
康熙在晚年的时候,这样回忆“额涅”苏麻喇姑: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自幼便生活在宫外,一直到顺治帝病逝之前不久才得天花痊愈,得以回宫居住。
到了康熙皇帝登基后,苏麻喇姑与孝庄也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按照规矩宫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出宫嫁人,但是苏麻喇姑一生从未嫁人,在孝庄身边做了一辈子的宫女。一开始是孝庄身边的小伙伴,后来成了孝庄身边的老朋友。
二人一起谈天说地,互相照顾;
不仅孝庄,清朝皇室四代人也都将苏麻喇姑当成是自己的家人。
顺治帝年仅6岁登基,因年幼自然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按照规矩顺治帝一个月才能见到生母一面;孝庄也担心自己的儿子,便让苏麻喇姑代自己去看儿子,见不到母亲,能见到苏麻喇姑对于年幼的顺治帝而言也是一种安慰;
康熙皇帝呢?
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对苏麻喇姑十分敬重,尊称苏麻喇姑为“额涅”(额涅是额娘的意思);康熙的皇子公主们,尊称苏麻喇姑为“妈妈”(妈妈在满语中是祖母的意思)。
皇上与皇子公主们,都如此尊称苏麻喇姑,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内务府大臣们,在奏折中在提到苏麻喇姑的时候,都要尊称其为“苏麻喇额涅格格”、“苏麻喇额涅妈妈”。“格格”是对皇家女儿的称呼,而“妈妈”则是对年长女子的泛称。
这足以看得出,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地位有多高。
1687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了。
相伴六十余年的老朋友去世了,苏麻喇姑受到了极大地打击,这一年她也已七十余岁,时间久了必然对苏麻喇姑的身体不好。
为了宽慰额涅,康熙便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
虽然康熙的皇子大多并不在生母身边抚养,但是大多都是皇太后、皇后、太妃、品级比较高的后妃来抚养,苏麻喇姑是大清唯一一位得以抚养皇子的侍女。
可想而知,对于康熙而言苏麻喇姑的份量有多重。
胤祹对苏麻喇姑的称呼跟其他的皇子不同,不是“妈妈”,而是“阿扎姑”,在满语中的意思的是“母姑”,有一种虽非生母,但是却胜似亲母的感觉。
胤祹跟苏麻喇姑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苏麻喇姑不仅给了胤祹慈母的爱,还对胤祹谆谆教诲,在苏麻喇姑的教诲下胤祹不仅颇有才干,而且为人处世十分低调,从未参与康熙朝后期的夺嫡之争,得以高寿而终。
在培养胤祹上,苏麻喇姑是很成功的,这是她对清朝皇室所做的最后一个贡献。
1705年,年近九旬的苏麻喇姑病重,按规矩宫中侍女以及等级比较低的妃嫔,在患病时需要离宫养病,但是从苏麻喇姑卧病在床一直到去世,康熙都为其打破规矩,让其在宫中安心养病。
虽然康熙不在京城,但留在京城的皇位们轮流侍奉在苏麻喇姑身边,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祖母一样;并跟巡幸在外的康熙奏报苏麻喇姑的病情,商量医治的对策。尤其是胤祹,跟自己的福晋日夜守护在阿扎古身边。
但是苏麻喇姑早已决定“一生不吃药”,所以拒绝医治,如此一来苏麻喇姑仅卧病在床十天的时间便去世了。
苏麻喇姑去世后,在京皇子除了尚且年幼者,全部到场。
甚至为了能见额涅最后一面,康熙下旨苏麻喇姑暂不入殓,等康熙回京后亲自处理额涅的丧仪。
虽然苏麻喇姑是侍女,但是康熙下旨按照嫔级规格为苏麻喇姑修建陵寝。将其安葬在了孝庄太皇太后所在的昭西陵旁,让苏麻喇姑能够在地下与老朋友继续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