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正在经历一场“黑金鲍危机”。

“每人限5只,他们却捕了433只。”


两人被当场抓获,“太贪心了”

在不久前的复活节假期,新西兰渔业部门破获一起“严重偷猎”案。

在Good Friday当天晚上7点半,有两人悄悄潜水从惠灵顿南部海岸Red Rocks附近上岸,企图摸黑溜走。

他们被当场查获,一查发现包里装着整整433只黑金鲍(pāua)。

这个区域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带5只,他们却整整多了400多只。


新西兰渔业局区域合规经理Phil Tasker表示,这是“严重违法行为”,可能会被追究责任。

而像这样的情况,在惠灵顿越来越常见。

根据渔业部门的数据,惠灵顿被检查的捕捞人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违反规定,全国范围内,违法捕捞的比例是十分之一。


今年的偷捕现象,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黑金鲍成了黑市“硬通货”

黑金鲍是一种生长在岩石海岸、外形扁圆的壳类,是一种珍贵的海味,也是新西兰人喜欢捕捞的海鲜之一。


惠灵顿的海岸线崎岖、偏远,从Porirua到Red Rocks这一段尤其如此——这也让它成为偷捕者的天堂。

“人可以轻松走进去,然后背着一大包鲍鱼走出来。”

正因为人烟稀少、道路崎岖,这些海岸也成为执法人员的“噩梦”。

过去9个月内,已有超过200人因非法捕捞黑金鲍被抓。 这不仅是个人行为,背后还有组织犯罪的影子。


Tasker表示,很多人“不是顺手捞几只”,而是有组织地明确分工,有放哨人,有路线安排,他们成批量地偷,拿去黑市售卖。

交通工具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可以轻易到达本来偏远难达的海岸。

加上生活成本高涨,一些家庭也开始靠打野味“补贴家用”。


“根据我的经验,现在越来越难找得到鲍鱼了。”

说这句话的是Renee Randall,他已经潜水捞鲍超过50年。

在他看来,黑金鲍原本是毛利人文化中的taonga(宝物),不仅是食物,更是族群与海洋的精神联系。


但现在,一些人把鲍鱼当成商品,当成交易用的筹码。

“他们不在乎资源,不在乎守护这些taonga,只在乎能换多少钱。”

“再不管就没了”

生态学家Katie Fenton一直在研究鲍鱼种群管理。

她指出,在北岛南海岸Porirua到Red Rocks这一段,违法捕捞已成常态。

“有时候,他们不只是过量捕捞,还会对根本还没成熟的小鲍鱼下手。

“黑金鲍长得很慢,要8年才能成熟,有些可以活到30年。”


她说,在保护区里,黑金鲍可以长到180毫米以上的健康尺寸,但开放水域能见到超过125毫米的个体已经是运气好。

在开放水域,见得最多的是鲍鱼空壳。

“只要看到一只长大的鲍鱼,说明它马上就要被带走了。

“大的鲍鱼繁殖能力更强,它们是维持整个种群健康的关键。”

一旦它们被捞光,整片海域就失去了自我恢复能力。


渔业官Tasker表示,“偷猎阻止有人放哨。他们显然选择他们认为不会有人发现的时间捕捞,比如晚上或清晨。”

此前还发生过偷猎者对执法者的威胁行为,虽然没有人受伤,但有时需要叫警察来处理。


“我们在一些严重的案例中已经动用《渔业法》授权,没收车辆和潜水设备,必要时移交警方处理。”

目前执法人员配备了防刺背心和随身摄像机,以应对潜在的暴力威胁。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非法活动。”Tasker说,“而我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个风险。”

ref:https://www.1news.co.nz/2025/04/22/extreme-amount-of-paua-poaching-rife-in-the-wellington-region/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68053/stretch-nz-coastline-officials-are-struggling-police-poach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