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5月3日,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后,乌恰县人民检察院四级主任科员郭力铭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感悟。

“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在新疆工作这些年,收获颇丰。”郭力铭说。

2013年夏天,从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郭力铭站在人生岔路口。当同学们纷纷奔向律所、企业等单位时,这个山西小伙选择了入伍。2015年退役后,郭力铭考入北方工业大学继续求学。

2018年毕业后,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传来,郭力铭毅然选择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书写青春答卷。

“离家4000多公里,你图啥?”面对家人的不解,郭力铭有自己的打算。多次与家人沟通后,他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愿坐上前往克州的火车。

初到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郭力铭就遇到难题,不只是语言不通,毡房里牧民待客的馕和奶茶,以及高原上的漫长寒冬,都与他的饮食、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但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积极想办法适应。

每天去村里入户走访时,他都把馕和笔记本一起揣进包里,渐渐地,他也能和老乡一起吃馕喝奶茶。农忙时节,他会帮老乡收牧草,语言沟通不顺畅,就用手比划,边比划边学习,一个农忙季结束后,他也能和老乡聊家常了。

2021年7月,郭力铭申请去乌恰县偏远的波斯坦铁列克乡乔尔波村开展工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百姓实际困难,认真协调解决;积极申报项目,邀请专家指导,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业。

“看到大家通过旅游业增收致富,我打心底里高兴。”郭力铭说,“村里发展旅游经济时,有些村民不理解,尤其是一个返乡的年轻人,很抵触我的做法,但通过接触后发现,他只是缺乏信心,担心在如此偏远之地发展旅游业会面临亏损风险。”

同为年轻人,郭力铭明白讲再多道理不如亲眼所见,之后经常带着他去参观那些从旅游业中获益的村民家。渐渐地,对方放下顾虑,开始尝试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有了不错收入,这也让他看到了家乡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两年间,乔尔波村旅游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不少大学生返乡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2024年春天,郭力铭又一次踏上新征程,调动至乌恰县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干警。

虽然新工作专业对口,但郭力铭依旧保持学习热情,不论是院里组织的学习讨论,还是去基层宣传法律知识,他总是积极参加。“岗位虽然有变化,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郭力铭说。

如今,郭力铭在乌恰成了家,乌恰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回首多年奋斗青春,郭力铭说:“扎根西部,留在新疆,是正确选择。我愿做西极乌恰的一棵胡杨,深深扎根在这里,为乌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李嘉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