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众所周知,他死于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发动的政变。但实际上,即便没有安庆绪政变,安禄山恐怕也命不久矣,因为他有糖尿病,并且已经有了严重的并发症。
在没有胰岛素的古代,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早,病情发展快。虽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但蛛丝马迹表明,安禄山极可能是一个严重糖尿病患者。他体胖,而且已经有了糖尿病的诸多症状。
糖尿病在肥胖人群中高发是不争的事实。安禄山就极度肥胖。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形象。图片来源:电视剧《大唐荣耀》
《册府元龟》卷八八三:“安禄山垂肚过膝,自称得三百五十斤,每朝见,玄宗戏之曰:‘朕适见卿肚几垂至地。’禄山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由于体胖,上马困难,所以就要有个台阶才能上去。他的马鞍都是特别设计的,前面带个小鞍,用来承载他垂下来的大肚子。由于肚子太大,穿衣服很困难,尤其是唐代官服外面要系腰带,所以他有特别的穿衣法,每次穿衣服要有人在旁边抬起肚子,而奴仆李猪儿跪下用头顶起肚子,在下面系上腰带。
《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有部将孙孝哲,其母美貌,与安禄山私通。孙孝哲本人又擅长缝纫,安禄山有一次在接受唐玄宗接见前衣服崩坏,大窘,孙孝哲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针线,很快缝好。安禄山体肥,后来所有衣服必须经孙孝哲缝纫。
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期间,每从范阳进京,沿途的驿站都要事先做准备,修一座上马用的台阶,号称“大夫换马台”,而且每匹马都要事先用几百斤重的沙袋压上去试试承受力,能及格的不惜花费重金收购,精心饲养,专门提供给安禄山。
安禄山曾经得益于自己的胖大身形。《旧唐书·安禄山传》:“张守珪为幽州节度,禄山盗羊事觉,守珪剥坐,欲棒杀之,大呼曰:‘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守珪见其肥白,壮其言而释之。”这是他寒微之时的事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其身形肥白,貌似不凡,所以饶恕了他。后来在张守珪手下安禄山混得风生水起。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形象。图片来源:电视剧《大唐荣耀》
虽然唐人以胖为美,实际上凡事皆有限度,唐人欣赏的其实是丰满,不是痴肥,而安禄山胖得实在过分了,张守珪后来就有所嫌弃,安禄山听说后马上开始禁食减肥,使得张越发欣赏他。
但是很明显,后来安禄山体重再次反弹,不但越发肥胖,而且逐渐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体表生疖长痈疽,并且常年不愈;有眼疾;可能有足疾;嗜睡。
病痛使得安禄山晚年愈发癫狂。其子安庆绪在地位受到威胁之后联合严庄等人发动政变,刺杀了安禄山,凶手则是每天服侍安禄山穿衣的李猪儿。李猪儿侍奉安禄山多年,当年还是安禄山亲自将其阉割。而李猪儿之所以被安庆绪等人说动,与安禄山的疾病密切相关。安禄山因为疾病所以脾气暴躁,经常无故殴打辱骂李猪儿。李猪儿早已怀恨在心。严庄对他说:你若不行大事,必然被皇上打死。李猪儿就此和安庆绪、严庄联起手来。
当晚,李猪儿手持利刃进入卧室,刺向正在酣睡的安禄山。安禄山被疼痛惊醒,但因为眼疾,什么也看不见,慌乱中摸枕下防身的佩刀,也摸不到,于是手摇着帐竿,大喊道:“是家贼!”最后肠子都流了出来,气绝而亡。
坦白说,以安禄山的病情,即便没被刺杀,恐怕也命不久矣,因为种种症状表明他的并发症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而他晚年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更换继承人,辱骂殴打严庄、李猪儿等心腹或者近侍,也未必和疾病无关。
我们总喜欢为历史人物的行为找到一个“深层次”的政治或者经济动机,似乎只有这样分析历史才显得高深,这与中国史学脱胎于政治史框架密切相关。
但人有理性也有感性的一面。影响历史进程的不仅有理性的行为,也有非理性的偶发因素,如果认为历史人物所有行为都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动机,那就是忽略了人性的复杂,将人视为机器,将历史简单化。包括安禄山在内,很多历史人物的行为,必须考虑到健康状况对他们情绪、判断能力、行为目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