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白新鑫
5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地质工作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
会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介绍了省煤田地质局在开发利用煤层气时如何有效防治灾害发生的相关情况。
杨平介绍,相对于煤层气,大家对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更为熟悉,那就是瓦斯,它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一方面,瓦斯存在爆炸与突出等潜在大风险,是威胁矿井安全的“头号大敌”,其爆炸产生的高温瞬间可达1850℃以上,释放的爆炸能量破坏巷道设施并引发冒顶或坍塌,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矿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瓦斯又属非常规天然气,兼具重要经济和环保价值,是关键的战略资源。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在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领域深耕细钻,完成了“变害为宝”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一是聚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成立全省首家矿山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提高瓦斯抽采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等技术难题,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了“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增透高效瓦斯抽采关键技术理论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其中,在破解传统水力联动机械造穴机械刀臂展开缓慢、造穴直径偏小等技术方面,历经3次迭代研制成功新型水力联动机械造穴装置,孔内造穴直径达700毫米,煤壁内平均展开时间仅需约5分钟,较原机械割刀1小时展开时间提高12倍,煤段内施工效率是水力冲孔工艺的3倍。该装置目前已完成工业化试验,穿层瓦斯治理钻孔施工台效由800米/月提升至1900米/月,大大增强了抽采效果,降低了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减少了瓦斯突出风险,累计解放5000余万吨煤炭资源。
二是聚焦煤层气开发利用,在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施工地面煤层气抽排井97口,钻探进尺11.7万米,完成工程产值累计近2亿元,实现降低瓦斯灾害与提高煤层气产量及利用效率的“双赢”。同时,开展井下瓦斯开发利用技术攻关与实践,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难题,完成了井下瓦斯钻探进尺70余万米,抽采瓦斯纯量逾1000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是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参与编制《煤层穿层钻孔水力冲孔技术规范》等国家能源行业规范2项,获相关领域专利授权30余项,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协同卸压增透关键技术及装备等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地面瓦斯采动井与井下穿层钻孔区域治理,与集预测、预防、设计、施工、评价于一体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体系,拓展了煤矿生命周期地质技术服务新领域。其中,封孔新技术研究通过集中多项技术优势,实现了瓦斯抽采钻孔带压钻屑回填高效封孔关键技术突破,使封孔时间及成本节省超50%,封孔成功率达到98%以上,瓦斯浓度、抽采流量明显提升,钻孔有效抽采时间大大延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