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安评制度的全面实施,必将起到“助推优秀、淘汰落后、优化结构、净化市场”的重要作用。


中国化妆品》杂志 | 苏悦怡
2025年5月1日,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制度全面实施。这既是对《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初心的实践诠释,也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诉求的系统回应。


监管体系渐进式完善:

科学化与精准化并举


《中国化妆品》杂志梳理了2021年至今有关完整版安评制度的推进过程,不难看出,我国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法规的完善从未止步。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化妆品新原料和化妆品注册、备案前,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注册备案管理等规定,开展化妆品研制、安全评估、注册备案检验等工作,并按照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规范要求提交注册备案资料。
同样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对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做了更具体的规定。《技术导则》明确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前,必须依据《技术导则》的要求开展化妆品安全评估,提交产品安全评估资料。国家药监局在发布《技术导则》的公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在2024年5月1日前允许提交简化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
2024年4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50号公告《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延长了完整版安评提交的过渡期:在2025年5月1日前,企业仍可按《技术导则》要求提交简化版安评报告;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注册备案产品均须提交完整版安全评估资料。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文件也在紧锣密鼓的出台。过去1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发布了《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数据索引》、《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提交指南》、《化妆品风险物质识别与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化妆品稳定性测试评估技术指南》、《化妆品防腐剂挑战测试评估技术指南》等索引、技术指南、指导原则等十余项技术文件,及时更新了《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和《国际化妆品安全评估数据索引》收录的部分原料使用信息,完成了国家化妆品智慧申报审评系统建设升级,打通了化妆品审评审批文件全流程、全环节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简化了办事流程,减轻了企业负担。
回顾这几年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的推进过程,可以看到,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呈现显著的“政策实践-动态调整-系统实施”的渐进式改革特点,一方面紧抓“安全”的牛鼻子不放,另一方面全面考量企业情况和产业状况,稳步推进,充分体现“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监管思路。


完整版安评制度全面实施见效:“化妆品大省”起示范作用
完整版安评制度将化妆品产品的安全要求提升至更高标准,多数企业已主动布局,提前完成资料提交,其中“化妆品大省”广东的企业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5年4月16日,全省已有1000余家化妆品企业提交了约6.8万件产品的完整版安评资料,提交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仅广州市就有50家头部企业的新产品安评覆盖率达100%,累计提交报告超3000份;截至2024年底,全市190家企业、约3200个产品已完成完整版安全评估报告提交。
行业龙头也率先响应:欧莱雅中国、宝洁等跨国巨头自2024年10-11月便开始按完整版要求提交新品安评资料;本土企业如毛戈平、自然堂等亦自2024年8月起同步切换。由此可见,化妆品企业正加速向完整版安评节奏靠拢,积极迎接政策全面落地。
在推动经验方面,广东省药监局归纳了“四大抓手”:一是技术支撑与案例模板,汇总中检院等机构发布的各项技术指南和原料数据,编制18个典型案例报告模板,为企业提供一线参考;二是协同监管与培训,省、市、区三级联动,将安评落实纳入重点监督,携手中检院举办多场技术培训,细化资料核查标准和测试指引;三是AI赋能降本增效,上线“粤安评”智能辅助工具,自2025年3月24日以来,已帮助500余家广东企业生成近1000份报告样稿,显著缩短编制周期、降低人力成本;四是规范执法与激励,严厉打击曲解政策、夸大难度等违规行为,持续总结优化新经验,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不仅广东省,全国各地也在加速跟进完整版安评全面实施。北京市药监局鼓励企业“抢先提交”,并公开表扬首批合规企业;上海市药监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推进方案、开展宣贯;浙江省药审中心则在本地备案指南中强化“第一课”培训;江苏省药监局举办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专题公益讲座,帮助企业详解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资料准备、操作流程以及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化妆品评估中运用等,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多地监管与企业同频共振,形成了“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企业实践探索:提早准备,完善流程,利用智能化工具
完整版安评制度实施对企业运营提出双重考验。检测周期的延长直接影响新品上市速度,成本结构的改变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以广东产业集群为例,当地企业普遍反映完整版安评使产品备案周期增加3-6个月,防晒、染发等特殊品类成本增幅尤为显著。这些现实压力倒逼企业进行系统性变革:技术层面加快原料数据库建设,管理层面重构质量管控流程,战略层面将安全评估纳入长期发展规划。
对于企业来说,在技术层面充分利用现有指导文件和资源至关重要。目前中检院等已发布的技术指南和参考数据已覆盖常用化妆品原料,大幅缓解了企业担忧的数据缺口。企业可结合这些指南自行开展或委托检测,同时关注国家药监局和省市局发布的安评案例、问答等政策资料,提高报告编写质量。
行业头部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借鉴价值。欧莱雅中国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同时依据中检院发布的技术文件,梳理内部原料毒理学数据库,基本解决了大部分毒理学数据缺口问题。他们从2024年10月开始提交产品完整版安全评估报告,目前已经有数10个新备案产品提交了完整版安评报告。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安全评估总监邢泰然介绍:“经过充分的内部准备,我们有信心自5月1日起全面落实法规要求。”
总体来说,行业多数头部企业已于2024年秋季就启动了完整版安评工作,并成立跨部门项目组,统筹研发与安评进度,确保一旦提交备案即可同步完成所需测试和分析。同时,各企业借助中检院发布的稳定性、防腐挑战和包材相容性试验指导,完善企业内部实验流程,并及时应用公开参考数据。通过构建或更新自有毒理学数据库,企业能够自主填补部分原料风险数据。利用智能工具与服务也至关重要,广东省化妆品企业充分使用“粤安评”等服务,加快报告编制,有效应对新版安评带来的难题,既减少研发周期内的重复投入,也能规范提交高质量安评资料。

CCR观点:以完整版安评为基,构建质量安全新生态

完整版安评制度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与转型阵痛,实则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经过程。安全评估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枷锁,而是优质企业的助推器。


对于企业来说,应完善公司内部体系,建立原料安全信息档案,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同时合理规划产品开发周期,预留充足评估时间窗口;还要加强检测机构战略合作,建立弹性应对机制。


从行业端来看,监管部门、企业、高校、协会等应推动建立原料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分级标准,同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快体外替代方法应用研究,探索新技术在原料溯源中的应用,并开发智能化安全评估辅助系统。


在此,《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呼吁行业同仁:以政策实施为契机,将质量安全要求转化为创新动力,共同构建更规范、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唯有坚守安全底线,夯实质量根基,方能在全球化妆品产业变革中把握先机,使中国美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的历史跨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