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19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联合主办的青年科学探索暨福建泉州活态遗产与气候传播活动在福建泉州、平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公众、管理者及相关利益方对气候变化影响文化古迹的认识,推广文化古迹保护的实践案例和激发青年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气候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活动汇聚了超过100名气候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全国范围择优选拔的10名优秀青年代表,聚焦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及响应机制,关注海岛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在5天的活动中,青年代表通过实地探访和学习,对泉州世界遗产保护和海岛海岸带气候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泉州洛阳桥和开元寺,青年代表跟随福建省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正高级研究馆员李国宏老师了解文化古迹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安踏集团总部的安踏博物馆,了解到企业作为重要利益相关方在本次活动议题下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平潭跟随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的李兵博士参观标本室,并对平潭海岸线进行了参观学习,实地了解海蚀地貌、景区的可持续旅游实践与自然修复工程。
李国宏老师与全体青年在洛阳桥合影
李兵博士带领全体青年进行课外实践
全体青年参观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标本室
青年参观了解安踏的ESG实践经验
除了实地探访,导师们开展了丰富的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林敬亭副教授的课程《文化遗产再创新的设计思维》从工业设计角度,启发青年代表对文化古迹的数字化修复与保存的思考;李国宏老师与中国传媒大学戴晓云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刺桐花开:半城烟火半城仙》和《石窟寺保护与文物修复》的课程;福建省南安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何春燕老师带来了课程《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及时响应机制——以九日山为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岛屿室主任付元宾老师的课程《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岛海岸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全面介绍了海岛海岸带作为气候危机下最为脆弱的地区所面临的威胁。
林敬亭老师授课《文化遗产再创新的设计思维》
戴晓云老师授课《石窟寺保护与文物修复》
何春燕老师授课《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及时响应机制——以九日山为例》
付元宾老师授课《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岛海岸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青年科学探索暨福建泉州活态遗产与气候传播结营仪式
活动成果
经过5天的共同学习和实践,青年代表在导师的指导下分别以《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及时响应机制》《海岛海岸带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创新性修复及艺术性再创作》为题完成了报告。并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的时间尺度为推动制定针对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及时响应机制给出了建议。
本次活动得到了福建省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中华环保联合会、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泉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极地科学探险专业委员会、安踏冠军、北京八喜冰淇淋公司的大力支持。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