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踏上荷兰的土地,我带着一颗文艺的心,憧憬着在风车村里按下快门,在郁金香花海中迷失自我,呼吸那欧洲传说中的自由空气。但没想到,刚落地不久,我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夜晚,我拖着我的行李箱,在阿姆斯特丹的石板路上行走,进入了那个有名的红灯区。那里的橱窗文化让我震惊——性感的女人们 direct 以挑衅的姿势在明亮的橱窗里展示自己。这样的场景,如果发生在我自己的国家,必定会掀起轩然大波,但在这里,居民们却把它当做一种文化遗产淡然处之。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算是文化,什么才算是自由。
作为一个180cm的男生,在国内我总是显得格外突出,但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巨人国。无论是街上的人,还是建筑物,都让我意识到我和这个国度的身高差异。有一次,在一家老式酒店洗澡时,花洒的位置让我不得不蹲下;公交车的扶手对我来说也太高了,一个急刹车,我差点就现场表演了“劈叉”。
荷兰人虽然身材高大,但却偏爱小型汽车。在街头,迷你车到处都是,这背后反映的是荷兰人对经济和实用的考量。我不禁好奇,这种节省是否能够抵消他们膝盖的额外磨损。
荷兰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在这里,自行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信仰。无论男女老少,自行车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旅途中结识的一位本地朋友我俩聊得来,他热情地送我一瓶东西:“这是瑞士来的,叫玛克雷宁被称为液体伟哥,男人都懂的。”他眨了眨眼我一脸错愕,刚认识就送这样的东西给我有点尴尬。后来才知道,不少当地男生会在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中使用它,这并不稀奇。
荷兰人在洗衣方面的习惯也让我大吃一惊。他们洗衣服不分类,内衣、袜子、床单、抹布全都一起扔进洗衣机。面对我的疑问,室友的回答让我深思:染色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穿就可以了。
荷兰的牛奶价格之低让我惊叹不已,一瓶牛奶竟然比矿泉水还要便宜。我意识到,荷兰人的身高可能并不仅仅来源于基因,也与他们从小喝牛奶的习惯有关。相比之下,我童年时对牛奶的排斥似乎成了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它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身高不突出。
探索荷兰的饮食文化,可以发现一种被称为“国菜”的独特食品,它可能会给初次尝试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这道菜由胡萝卜、土豆、洋葱与牛肉混合而成,搅拌后的泥状质地,乍看之下,让人联想到宠物的食物。
初尝这道菜时,笔者带着疑虑尝试了两口,立刻回忆起童年服用川贝枇杷膏的苦涩味道。服务人员的介绍更是出人意料:“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佳肴,通常只在重要节日制作。”这一传统反映了荷兰人对节日的重视,以及对饮食习惯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