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准施策优服务 增值赋能提质效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化为企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锚定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目标,以“政策赋能+服务提质”双轮驱动,通过搭建多维联动服务机制、创新滴灌式政策宣贯体系、构建全域政务服务网络,持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效能。在夯实服务机制的基础上,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云端智配+暖心速达+跨域通办”立体服务矩阵,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迭代升级,持续擦亮“港好办”服务品牌。
政策宣讲“精准滴灌”,织密民生保障网
医保服务“掌上办理”。聚焦群众关注的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报销等民生事项,通过“进社区、进企业”双进行动,现场演示“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操作流程,通过“一对一”指导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家庭共济账户绑定等业务200余件,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医保服务,切实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就业社保“双线护航”。围绕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深度解读“创业补贴”“安居补贴”等政策,创新绘制参保流程示意图与工伤预防要点图解,直观呈现参保登记、工伤预防实务操作等内容。通过发放社保卡服务指南及工伤预防宣传手册,推动政策从“文件文本”转化为“实用工具”,实现政策“看得懂、用得上”。
金融反诈“情景课堂”。采用“案例演绎+互动问答”模式,生动还原“非法集资”诈骗场景,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的方式,向群众传授“养老集资”“虚拟货币投资”等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段、危害以及防范措施等知识。同步推广“金安举报中心”微信小程序,指导下载300余人次,鼓励大家积极举报非法集资活动,营造全民共同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良好氛围。
服务模式“多元创新”,打造便民生态圈
政策智配“云超市”。梳理国家、省、市各领域涉企政策2000余份,按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分类形成“政策包”。依托“营商汇”平台,构建政策智能匹配系统,实现企业信息一键录入、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形成“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的智能服务模式。
移动政务“直通车”。为老年人、孕妇等重点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办理、全程代办服务,通过预约上门服务模式,打破传统业务办理的空间局限。今年以来,深入社区、园区等地,现场高效受理不动产登记、社保卡申领、创业补贴预审等业务40余件,切实从“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将便捷与关怀送到企业群众身边。
便民设施“暖心角”。在办事大厅等公共场所设置“便民服务柜”,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急药箱、共享轮椅、爱心雨伞、老花镜等便民物品,通过自助式服务实现便民设施触手可及。2025年以来,相关设施累计服务群众100余人次,其规范使用切实满足了群众多元需求,生动诠释着开发区以“小设施”托起“大民生”的服务初心。
服务链条“全域延伸”,构建发展共同体
数字政务“跨域通办”。依托企业微厅和云上展厅双平台,构建“智能自助+视频办理”全天候服务体系,让企业畅享数字政务新体验。线下微厅提供智能咨询、材料预审等服务,线上云厅开展政策云直播与跨域视频办服务。目前已与107个地市签订跨域通办协议,累计开启20期政策云直播,在线解答企业问题130余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跨域服务畅通”的便捷办事新场景。
网格覆盖“延伸触角”。在区政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在仙河镇便民服务中心及东苑、幸福社区设立3个“企业服务站”,形成“1+N”全域服务布局。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集成化提供行政审批、政策速递、诉求响应、要素对接、帮办代办等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企业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项目服务“精准对接”。聚焦投资审批全流程,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各环节,为重点企业和项目配备专属“项目管家”,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跟踪服务。建立“收集-研判-处置-反馈”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即时响应、难点问题靶向破解。同时,推行项目审批“挂图作战”,今年以来,运用“红橙绿”三色审批推进机制,为省、市、区三级20余个重点在建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帮代办服务,解决实际难题30余项。
下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将持续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以政策落地精度、服务响应速度、增值赋能力度为发力点 ,通过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聚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