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废除汉字50年,韩语却被语言学家实锤“中国拼音”!

这下可让韩国网友“破大防”了,毕竟他们去汉字就是为了“文化独立”。

“摆脱中国文化影响”没成功,韩语反倒瘸腿了,最后还得乖乖把汉字请回来。

不知道朴正熙会不会后悔当年烧汉字书、禁课堂教中文?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去汉字运动

1970年,韩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字革命”。

朴正熙总统一纸命令,出了一个“韩文专用政策”,让汉字从韩国教育系统里彻底消失。

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够狠——全国小学都得停止汉字教育,教科书里的汉字统统清零,就连老师私下教学生认几个汉字都会被请去喝茶。



朴正熙

这样一刀切下去,麻烦事立马就来了。

70年代中后期,韩国街头巷尾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文盲”。

他们可不是没读过书的老人,而是西装革履的中产阶级年轻人。



中文招牌

这帮人能说会道,就是不认识爷爷留下的汉字遗书,和祖宗牌位上的汉字名字。

究其原因,韩语里有超过七成的词汇是从汉字来的。

汉字里有许多同音词,但字和意不一样,很好区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韩文作为表音文字,只表音不表意,出现了同音词完全无法区分意思。

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次韩国市政府发了个通告,说要进行“방수”作业。

这个“방수”既可以读作“防水”,也可以读作“放水”。



汉字招牌

韩国的街坊邻居以为要放水淹地,吓得纷纷收拾铺盖准备搬家。

政府看到这阵势哭笑不得,只能先安抚群众别慌,他们是要做防水工程!

到了80年代末,问题更严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学入学考试时,学生们看着试卷上的韩文词汇直挠头——这对应的到底是哪个意思?

不仅如此,1995年的时候,首尔大学做了个调查,结果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58%的大学新生连《三国史记》这本书的标题都看不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赶走了汉字后,韩国的医疗术语、科技论文、历史名词等都出现了空缺,差点导致文化断层。

教育部这才憋不住了,承认这政策确实有点“副作用”。

这场轰轰烈烈的“去汉字运动”,本想着是要彰显民族文化独立。



古籍

结果却让韩国人与自己的文化传统硬生生地断了根。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关门打狗,结果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困窘百态

进入21世纪后,韩国的“去汉字”困境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首当其冲——文件翻译磕磕绊绊,法律文书看得一头雾水,就连公共安全通告都经常闹出笑话。



身份证

最有意思的是身份证问题。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非得把汉字名字也写上不可。

为啥?就因为韩文是拼音文字,同音字太多了。

要是只写韩文,能找出一大把同名同姓的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事闹到国会里去了,有个倒霉的议员就因为跟别人同名同姓,最后还得用汉字区分。

2010年,首尔城里闹了一出更大的笑话。

当时要修复著名古迹“光化门”,结果为了块匾额争得不可开交。



光化门

支持派说,这是他们祖宗留下的模样,得用汉字,反对派则嚷嚷,现代国家不能老用中国字。

这场辩论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整出个“折中方案”。

汉字照挂不误,但旁边得加个韩文注释。



光化门

不仅如此,那些在国际上打着“韩流”旗号的企业,私底下也没少用汉字。

SM娱乐、CJ集团这些韩国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在申请商标的时候,还得乖乖用汉字注册。

韩国人想摆脱汉字,却发现自己的文化基因里到处都是“汉字印记”。



韩国人过春节

他们死不承认的“中国新年”,还是要跟着中国农历走的。

那些春节习俗,从贴春联到吃年糕,哪个不是从中华文化里继承来的?

这种文化基因,就像刻在骨子里的密码,想删也删不掉。



韩国人过春节

汉字回归

2009年的时候,韩国的“去汉字”政策终于迎来了转折点。

二十位德高望重的前任总理和部长坐不住了,联名上书请愿恢复汉字教学。

企业界也跟着“造反”了,尤其是金融、法律、出版、科技这些行业,纷纷要求员工必须认识一千个以上的汉字。



汉字

民意调查结果更是震撼了政府,67%的韩国人都支持恢复汉字教育。

最让人意外的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支持率居然超过了70%。

这帮年轻人怎么比老一辈还积极?原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碰了太多钉子。



学习汉语

比如去景点玩,站在韩国古迹前面,碑文上都是汉字。

韩国人跟看天书似的,自己的前辈先贤写了啥完全不知道。

给长辈送礼金,红包上只写韩文,结果闹出“同名认错人”的尴尬



汉字

更要命的是,现在考试里对传统文化考查越来越多,题目里动不动就冒出几个汉字,考生们看得直挠头。

到了2018年,政府终于服软,变相承认光用韩文是不行的。

教育部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韩国学生要开始学习汉字选修课,还专门发了教材。



最近几年,事态发展更有意思了。

韩国语文学会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份《现代韩语词汇构成研究报告》,承认了事实:

原来韩语里68%的核心词汇是从中古汉语那儿“借”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现代韩语的语法结构,跟中文拼音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韩国人总算明白了,想完全摆脱汉字,就跟想把自己的影子甩掉一样,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东亚国家,想完全割断与汉字的联系,无异于否认自己的文化血脉。对于韩国来说,从1970年的强制“断奶”,到如今不得不重拾“老祖宗的饭碗”,这证明文化传承的力量远比政治意志更为持久。与其抗拒汉字,不如拥抱;与其割裂,不如传承。毕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从来就不是靠否定过去才能获得的。



尹锡悦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17-04-29——《废除汉字数十年后,韩国人如今后悔了……》
澎湃新闻-2017-02-24——《曾经在韩国使用了二千多年的汉字如何成了“天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