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湿地是白鹭、黑水鸡等多种鸟儿栖息地,也是周边居民的休闲乐园。”鄄城县凤凰镇侯楼村村民侯玉刚指着不远处的箕山河生态湿地介绍道。近年来,鄄城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从“治污攻坚”到“系统修复”,从“单一监管”到“全民共治”,以问题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走出了一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命之源”焕新生

鄄城县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打出“控源截污、生态修复、长效监管”组合拳,断面水质达到省市考核标准,逐步实现河湖长治久清。2024年,完成40个农村环境整治村庄和4个村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铺设集污管网5200米;39个建制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三方专业化运维并将运维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工业园区外排废水企业采取“一企一管”的方式排入污水处理厂,40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管”建设并通水;箕山河生态湿地的“绿植水上走廊”“绿肺”功能愈加明显。

“蓝天期盼”成日常

“抬头见蓝”是百姓的期盼,更是环保人的责任。鄄城县针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淘汰落后产能、严控工地扬尘等措施,实施精准治理。2024年以来,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603辆,完成审核并发放补贴资金99.08万元;完成143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改造,新增登记45台,抽测尾气333台。鄄城县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总体向好态势,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持续提升。

“土壤金盾”守良田

鄄城县以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为核心,通过“源头防控、风险管控、系统治理”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建立涵盖6个监测点位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9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1次土壤、2次地下水的自行监测,形成自行检测报告上传省监管平台。强化地块用途环境管理要求,对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实行动态管理,出现一块调查一块,确保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实现多个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的土壤治理新格局。

“拳拳相扣”聚合力

环境治理非一日之功。鄄城县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治体系:激励企业主动治污;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环保、公安、检察等部门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全面排查生态环境风险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环保知识进课堂”“志愿服务在社区”等活动。2025年以来,发放明白纸1000余份,走访企业50多家,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从“攻坚治标”到“长效治本”,鄄城县正以“绿色觉醒”为墨,以综合治理为笔,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画卷。

菏泽日报记者 焦同帅通讯员 陈广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