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由湖南省九歌书画院、湖南省女画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为荷而来——月下诗画作品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隆重开幕,现场人头攒动,比肩接踵,来自湖南、广东、安徽、香港等地的400余名观众参加了开幕式。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湖南省文联原副主席黄铁山,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湖南省文联原副巡视员、湖南美术馆首任馆长魏怀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九歌书画院院长陈松长,湖南省画院专职画家、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主席丁虹分别发表了讲话。
月下,原名袁珮芳,自称“木匠的女儿”,自幼喜欢写诗画画。近年来,她抛开一切事务,专心写诗作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她就把它们写下来、画出来。诗画均来源于生活,每一幅画就是一个生活的写照、一个感人的故事。她画得最多的是荷花、女人、花草,也涉及山水。
月下擅长画荷,她笔下的荷花,或清新脱俗,或娇艳欲滴,或含苞待放,或灿烂盛开。每一朵荷花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她的画笔下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她画的人物和花草,同样也打上了“月下”的印记:有人物必有场面,有场面必有过程,有过程必有故事,哪怕是一花一草,她都要画出生活的韵味。
月下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诗配画、画配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么为诗配画,要么为画作诗。无论是先诗后画还是先画后诗,都体现了画家的双重原创。这些诗文也记述了绘画的缘由、过程,她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为状物而状物,因而使得每幅画作或有生活原型,或有情感经历,一幅画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幅画就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她在《腊梅》一画中这样题写道:“我去看你,你不在。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我和花儿坐了一会儿,偷偷地摘了一枝回来。”画面是一个瓷瓶一蔸腊梅,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可加上这样美妙的文字款识后,艺术感染力就大不一样了。
在开幕式上,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黄铁山对月下的诗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月下的诗作画作清新自然,是写自己画自己,没一点做作感,这正是中国文人画的本质和特性,很值得美术界专业画家借鉴与思索。”一位收藏界人士在看了月下诗画展的116幅作品后,颇有感慨地说:“这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烈的展览,它将诗词艺术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观赏性,可谓雅俗共赏。”
展览持续到5月8日,观众免费观展。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文小宝
编辑:易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