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舰沉没:一场精心策划的“威慑秀”如何沦为国际笑柄

(时间:2024年5月5日,报道源:美国“战区”网站及菲媒公开信息)

一场号称“亚太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演”的闹剧,在菲律宾三描礼士省以西海域以最戏剧性的方式收场——美菲联合军演的“主角”靶舰“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竟在拖往预定海域途中因年久失修沉没,距离预定“击沉表演”仅剩7公里。这场本应展示“肌肉”的海上打击演习,最终沦为全球社交媒体上的段子素材,而菲律宾海军发言人“模拟打击”的苍白回应,更让这场“威慑中国”的戏码彻底崩盘。


靶舰沉没:一场“精准控场”的失败实验
从技术层面看,“米格尔·马尔瓦尔”号的沉没绝非偶然。这艘排水量仅914吨、舰龄长达80年的轻型护卫舰,堪称“移动博物馆”:它1944年诞生于美国造船厂,1965年转手南越海军,越南统一后又被菲律宾海军接收,如今舰体早已锈迹斑斑,连菲律宾媒体都曾调侃其为“海上废铁”。但美菲军方为何偏偏选中这艘老古董?答案或许藏在演习脚本里——按照原计划,美军F/A-18、F-16战机将轮番对其投掷炸弹,制造“火力覆盖”的视觉效果,最终由菲律宾海军发射韩国“海星”反舰导弹完成“致命一击”。这种“先轰炸再补刀”的安排,既能让美军战机扮演“空中掩护”的配角,又能让菲律宾海军以“主角”身份展示“自主反舰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军演策划者的脸。靶舰在2-5节的低速拖行中,因恶劣海况导致舰体裂缝进水,最终在距预定海域7公里处“自然沉没”。这一意外直接暴露了美菲军演的三大漏洞:其一,对靶舰状态的评估形同虚设,连基本的水密性检查都未完成;其二,应急预案严重缺失,靶舰沉没后竟无备用方案;其三,演习设计本末倒置——为追求“表演效果”而牺牲实战逻辑,最终沦为笑柄。更讽刺的是,这艘靶舰的沉没地点,距离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号护卫舰(装备“海星”导弹)的母港苏比克湾仅100余公里,堪称“家门口翻车”。


“海星”神话破灭:韩国武器与菲律宾野心的双重尴尬
靶舰沉没事件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海军对韩国“海星”反舰导弹的过度依赖。这款被菲方称为“菲律宾版鱼叉”的导弹,射程150公里,采用惯性+GPS复合制导,韩国曾宣称其在实弹测试中“百发百中”。然而,2024年美菲军演中“海星”导弹击沉中国制造油轮的案例,实则暴露了其真实性能的局限性——油轮目标庞大且无机动能力,与实战中高速机动的军舰目标不可同日而语。此次靶舰沉没后,菲律宾海军发言人仍坚持“模拟打击”计划,更凸显其心虚:若“海星”导弹真如宣传般可靠,何不直接对已沉没的靶舰进行“补射”以证实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菲律宾为何甘愿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从演习规模看,美军出动9000余人、菲律宾动员5000余人,外加英法澳加等国小股部队参演,16国观摩团到场,俨然一场“国际政治秀”。但美军战机仅负责“扔炸弹”的配角戏码,却让菲律宾海军主导“击沉表演”,背后逻辑耐人寻味——美国正通过“技术让渡”与“舆论包装”,将菲律宾推至与中国对抗的前线。例如,美军虽掌握AGM-158C LRASM远程反舰导弹等先进武器,却刻意限制其参与演习,转而让菲律宾使用韩国制造的“海星”导弹,既避免直接刺激中国,又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增强菲律宾的冒险倾向。


“肩并肩”军演的下一幕:是偃旗息鼓还是变本加厉?

靶舰沉没事件后,美菲军演的走向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演习缩水,舆论降温
若菲律宾政府意识到“秀肌肉”反成国际笑柄,可能选择低调处理后续环节。例如,取消原定的“海上突击”实弹射击,转而以“桌面推演”或“港口展示”替代;或减少媒体曝光,避免进一步引发国际嘲讽。这种选择虽能挽回部分颜面,但也会削弱美国在亚太盟友中的“领导力”形象,甚至引发菲律宾国内对军方能力的质疑。

第二种可能:变本加厉,升级挑衅
另一种可能是,菲律宾为挽回面子,反而加大在南海的挑衅力度。例如,将“模拟打击”升级为针对中国渔船或海警船的“实弹警告”;或联合美国在黄岩岛、仁爱礁附近进行“自由航行”行动,甚至故意制造擦枪走火事件。这种选择虽能短暂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极可能引发中国更强硬的反制,例如海警船常态化驻守争议海域、填海造陆工程加速推进等。而美国虽可能口头支持,但考虑到中美军事冲突的巨大风险,未必会为菲律宾“火中取栗”。


深层影响:美国“代理人战争”的算计与风险
无论美菲如何选择,此次事件已暴露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矛盾: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技术授权+政治站台”的方式,将菲律宾、越南等国打造成“低成本代理人”,以“切香肠”战术消耗中国;但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战略野心严重不匹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冲突。例如,菲律宾海军若在南海误判形势,擅自对中国舰艇使用“海星”导弹,极可能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模糊条款,将美国拖入直接军事对抗。

对中国而言,应对此类挑衅需把握两大原则:其一,战略上藐视——美菲军演的“纸老虎”本质已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其所谓“威慑”更多是心理战;其二,战术上重视——需持续强化南海岛礁防御体系,完善海空立体监控网络,对任何越界行为采取“零容忍”反制。唯有如此,方能让美国的“代理人战争”算计彻底破产。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军事常识分析,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