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中层干部不得力,很多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策略等也很难执行到位,最终会影响到办学目标、办学愿景的实现。

当前,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原因之一就是事情太多、太杂,工作量太大。不少中层干部纷纷表示“ 身心疲惫”“不堪重负”,而且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除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的原因就是部分中层把自己变成了“事务型”干部。

什么是“事务型”干部?简而言之,就是疲于应付、完成各项工作,处理具体事务的干部。“事务型”干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陷入杂事、琐事的泥潭,被大量的日常事务缠身,如会议组织、表格填写、资料收集、文件处理等。这样的中层干部,一般都缺乏长远规划,只谋求能够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完。长此以往,中层干部会出现倦怠感,感受不到中层岗位的成就感、收获感,最终可能就会请辞。“事务型”干部,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还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行政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实效。为此,每一个中层干部都应主动、积极地走出“事务型”泥潭,从被动干活走向主动干事,从被动完成走向主动谋划。

一是重塑角色意识。在学校管理中,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上级任务、学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作为中层干部,首先要认识到自己不是“上传下达”的“工具人”,而是学校发展的助力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层岗位也是最锻炼教师的平台,中层干部要将其视为自身成长的重要阶梯。重塑角色意识,就是要认识到中层岗位不是做事的,而是谋事的

二是具备战略眼光。所谓战略眼光,就是要求中层干部对自己所负责的科室有长远的规划和展望,也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工作愿景,站得高一点,才能看得远一点。说的再直接点,就是中层干部要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工作中。比如,如果你是学校教务主任,就要思考如何让学校教学工作摆脱现状,如何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评价教学常规?

三是提高工作效率。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中层干部如果只是做事,就会陷入事务缠身。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借助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四象限管理法则”,将工作任务进行“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分类。如此才能优化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中层干部要学会优化工作,搞清楚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当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前计划,将每年都要做的常规性工作恰当地融入学校特色工作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

四是加强专业学习。中层干部如果一直深陷学校事务中,就很难有专业的发展。只有做“学习型”中层,注重成长自己,才能打开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境界。因此,中层干部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养成阅读习惯。只有多读书,才能让自己心静,心静才能更好的思考如何谋事,所谓“静能生慧”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中层干部还要“走出去”,向其他学校学习优秀的工作方法,汲取先进的工作经验,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中层干部要想干得有劲、做得有趣,就必须要走出“事务型”泥潭。只有思想意识上的觉醒,才能认识到中层岗位的特有价值,才能把司空见惯的“事务”变成独树一帜的“事业”。

作者 | 蒋健 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校长派综合编辑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