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有一种奇特的植物。

它只长树干和枝条,不长叶子,如同枯木一般,当地人称之为“光棍树”。

撒哈拉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若它和寻常树木一样长出繁密的叶子,叶面就会因升腾作用蒸发大量水分,干枯而死。

光棍树主动退化叶子,用枝条进行光合作用,这让它得以存活。

人和树一样,能量都是有限的。

删繁就简,丢弃多余的“叶子”,少消耗自己,才是后半生最节能的活法。


01

装傻,是难得糊涂的通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

佛家有言:“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

为人处世,懂得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真的聪明人。

“糊涂”不是傻气,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通透,更是一种万事随风的豁达。

人生难得糊涂, 方能活得潇洒和轻松,即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看透不说透,有理不辩理,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秀才与一位老农争论,秀才说三七二十一,老农却说三七二十八。

两人争论不休,差点打起来。

于是二人便到县衙,请县太爷主持公道。

县太爷问明缘由,让老农回家,却打了秀才二十大板。

秀才委屈道:“明明是他蠢,为何打我?”

县太爷回答:“你堂堂一个秀才,却和一个白丁较劲,还说你不蠢?不打你打谁?”

秀才听后,无言以对。

这个世界上不是事事都要争个明白,很多时候,事情不用说的太清,理不必说的太明,糊涂一点反而更好。


古人云:看破世事难睁眼 ,阅尽人情暗点头。

一个人活得越通透,就越懂得装糊涂。

不为难自己,对自己温柔以待,才能过好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的人生。

白落梅说:“过度的清醒,会让人觉得薄凉冷漠;过度的沉醉,又会让人感到浮浅迷离。所以,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人活一世,免不了遭受些纷纷扰扰,若太过清醒,沉湎于争执与苦恼当中,未必是一件好事。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与其凡事较真,不如学会糊涂,放下是非,笑看得失,无忧无愁无烦恼,欢欢喜喜过一生。

02

止语,是不屑入局的洒脱。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无鬼》

海明威曾经说过:“人花了两年学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闭嘴。”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能管住嘴是一门技术。

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了不该说的话,可能与人结仇,让自己无路可走。嘴巴容易伤到人,毁掉自己的一生。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都只会用闭嘴代替解释,用无声消除烦恼,看破也不说破,看穿并不揭穿,嘴上不说,心中自有判断。

正如辉姑娘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说的:当你终于沉默,成熟才刚刚开始。

综艺《十三邀》里,于谦曾提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时他跟郭德纲的搭档,刚开始有点名气,却也迎来了很多非议

这让他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他每天都在想如何去反驳那些质疑,如何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这世上无非是你说说别人,别人说说你,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这才放下包袱,不再被外界的声音扰乱了自己的节奏。

此后数十年,德云社渐渐走红,对他的质疑声也从未止息。

但他却轻松了许多,批判也好、流言也罢,他已经没有回应的欲望。

认真准备好每一场表演,戏外顾好自己的生活,活成了娱乐圈独一份的安逸自在。

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中写道:

“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不要把它当回事,自己的能量,自己的时间,还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去投入。”

人生短暂,能量有限,不要浪费一丁一点儿在没有任何回报的地方。

把时间和精力存下来精进自己,才是中年人该有的成熟。

闭嘴不是吵不过,辩不赢,而是不自证的清醒,不入局的洒脱。

03

隐身,是离群索居的修行。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作家毕淑敏说:“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变成一缕柔纱,与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

什么是最好的状态?

其实就是回归到简单朴素、沉默安静的日子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周国平成名以后,各地邀约不断,但对于这些邀约,他总是“能躲则躲”。

更多的时候,他会选择关掉手机,孤身待在家里看书、写作、赏花……

他醉心于自己的世界,不为外界的浮华所扰,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充实自我。

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一系列打动人心的作品。

无独有偶,史铁生也特别喜欢独处的时光。

他瘫痪以后,就经常一个人推着轮椅去地坛的老树下或荒草边。

在那里默坐、发呆,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灵魂。

四季流转中,他的内心越来越平静,对自己的瘫痪他不再抱怨,对生命的意义他也多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其实无论是周国平还是史铁生,在他们的世界里,独处从来不是孤独,而是一种选择。



曾仕强说: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

年轻时,我们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觉得那种高朋满座、喧嚣热闹的生活才有意思。

旅程过半才发觉,喧嚣的聚会,浮夸的酒局,带来的往往不是愉悦和满足,而是疲累与力不从心。

斩断社交,离群索居,是在给精神节能减负。

一个人的独处,胜过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清欢,胜过无数喧嚣的无聊。

屏蔽了喧嚣,远离了热闹,你才看得见自己的诗和远方,才能于孤独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从而活得更加从容、惬意。


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告诫年轻人:

“30岁左右是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处乱跑之后,为人生做一次减法的重要时间。”

人生恰似一场没有回头路的苦旅,无论你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还是平凡无奇的普通人,都不过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

唯有活得简单一些,心才不会觉得累。

装傻,是把心放轻,让自己少些烦恼;

止语,是给自己松绑,让生活多些安宁;

隐身,是为灵魂留个出口,让心灵得到栖息。

不妨将自己调成“节能模式”,养一身松弛之气,不争、不辩、不扰,如此,便能少些内耗,多些福气。

关注诗词天地,愿你我少忧愁、多欢乐,让生活多一些简单。


*来源:素材来自网络综合,编辑:霄风。

更多详情请点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