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田埂上搓衣角,盯着手机天气预报直皱眉。



桂北山区飘着细雨,婆娘大清早翻出了压箱底的薄羽绒服。可百色那边早晒脱皮了,儿子在工地干活,说中午地表能煎鸡蛋。

你说说这鬼天气,五月天咋跟娃娃脸似的,说变就变?桂林整天阴沉沉的,21℃的天冻得人直打哆嗦,薄外套根本不离身。柳州倒好,午后突然升温到30℃,晒得人冒汗,早晚又得加衣,麻烦死了。

贺州的山区就更绝了,气温比市区低好几度,穿冲锋衣都不觉得热。百色简直是个“火炉”,25℃到36℃,午后地表温度超50℃,谁出去谁遭罪。



河池更有意思,东部山区和西部河谷温差大得很,东边穿厚西边穿薄。

崇左下了雨还算舒服,25℃到29℃,体感凉快,就是不知道啥时候又升温。

南宁昼夜温差有9℃呢,早上穿长袖,中午脱成短袖,一天得换两回衣服。来宾的圣堂山比市区低5℃,爬山的人得带够衣服,不然准感冒。



贵港郁江沿岸湿度大,25℃到32℃,闷得人喘不过气,跟蒸桑拿似的。

梧州的蒙山县下了暴雨,一下子就降温,出门得穿厚点,别冻着了。玉林的北流下了大暴雨,城区里又闷又热,雨水排不出去,路上全是水。

钦州沿海有6级阵风,25℃到32℃,吹着海风倒凉快,就是帽子得戴紧了。北海的紫外线太强了,26℃到32℃,出门不涂防晒准晒黑,帽子墨镜都得备齐。防城港的东兴下了阵雨,港口区却闷热得很,一边下雨一边热,真奇怪。



穿衣指南都说了,桂北山区得穿薄羽绒服或冲锋衣,下雨天可别冻着。桂西高温地区就穿短袖加防晒衣,可别被太阳晒坏了,防晒最重要。

沿海地区穿速干衣戴防晒帽,海风大,衣服湿了可难受了。全区都得在包里备薄外套,这温差大的,说不准啥时候就用上了。特别提醒里说,百色田东地表超50℃,户外作业得每小时补水500ml,别中暑了。

桂林阳朔山区夜间气温骤降,露营的人得带睡袋,不然夜里准冻醒。北海银滩中午沙子烫脚,穿沙滩鞋才敢走,不然脚底都得起泡。你说这天气,东边下雨西边晒,南边闷热北边凉,到底该咋应对嘛?



种地的老张最发愁,这忽冷忽热的,庄稼能受得了吗?玉米苗会不会蔫了?

果园里的果树也遭罪,一会儿晒一会儿淋,果子会不会掉下来?城里上班的人也麻烦,每天出门得看天气预报,带齐衣服,跟搬家似的。

老人和小孩就更得注意了,温差大容易感冒,穿多穿少都是问题。



“二八月乱穿衣”,这五月天咋也乱成这样?

难道老天也搞错了季节?

我个人觉得,这会儿最该操心的不是穿啥,是地里的庄稼能不能扛住这忽冷忽热。农技站的人说,得及时给庄稼浇水施肥,做好防晒防雨,可农民哪有那么多精力?

再说这天气变化无常,预报有时候也不准,农民全靠经验,可经验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真希望天气能稳定点,让庄稼好好长,让老百姓别为穿衣发愁,日子顺顺当当的。可老天的事谁说得准呢?咱老百姓只能多留意,提前做好准备,别被天气打个措手不及。

短袖配外套,不伦不类?

可在咱广西,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穿衣经!不管天气咋变,咱心里得有数,该穿啥穿啥,该干啥干啥,日子总得往前过。老天脸色多变,咱庄稼人心里得有杆秤,提前备着总没错,你说是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