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垄边扒拉红薯藤,眉头拧成绳——刚翻的蔓蔫了半截,地下薯块拳头大的没几个。村头张婶总抱怨红薯裂皮招虫,逢人就说“大水漫灌图省事”,却不知垄底没埋滴灌管才是病根。
“高垄结大薯,地洼红薯瞎”,这话老一辈挂嘴边,可年轻人偏信“平栽省事儿”,结果雨季一泡水,薯根烂得直冒白浆。
红薯是地下块根,跟人一样怕憋闷——起垄不到20厘米,排水不畅不说,薯块膨大时挤在湿泥里,想长光滑都难。
有人觉得粪肥越浓劲越大,鸡粪猪粪直接往地里堆,没成想盐分把土腌成“咸菜缸”,线虫钻得红薯满身窟窿。老把式早说了“腐熟秸秆加菌肥”,疏松土壤不长虫,偏有人嫌麻烦,结果移栽后薯苗蔫哒哒,生根慢得像蜗牛爬。藤长到50厘米该控旺,可新手总等藤蔓爬满垄才动手,营养早被抢走了,薯块只能“喝残汤”。
多效唑喷多了藤蔓蔫巴巴,喷少了不管用,新手拿捏不准,干脆跟着感觉走,到秋收看着瘪薯块直拍大腿。
翻蔓更是大忌,伤叶伤根不说,减产20%可不是吓唬人,去年王大哥硬要翻,亩产直接少了八百斤。薯块膨大期地面裂了缝,得赶紧灌尿素硫酸钾水,可有人觉得“叶子黄点没事”,结果后期早衰,薯块增重少了一大截。
防虫得赶早,蚜虫粉虱刚露头就得喷药,等病毒病传开了,神仙也救不活,这道理咋就有人记不住呢?
栽苗也有讲究,直插土里结薯少,斜着栽横埋茎节多,可有人怕麻烦直勾勾插下去,最后结薯稀稀拉拉像撒芝麻。
北方谷雨后、南方回暖早种,覆盖地膜提地温,偏有人等着气温高了再下种,生长期短了,淀粉积累自然少。红薯是“钾罐子”,缺钾就闹脾气——底肥少了草木灰,后期没灌钾肥水,结出的薯块不甜还发柴。咱农民种地,图的是实在——可偏信老经验不管用,新技术又不愿学,这矛盾年年都在地里打转。
有人觉得“藤蔓茂盛才高产”,却不知藤疯长抢养分,就像家里孩子多了分口粮,薯块自然长不壮。起垄高度、控旺时机、施肥种类,这每一样都是环环相扣,哪一步错了,红薯都得“给脸色”。
看着地里的红薯,我总琢磨:种地不是蛮力气,得顺着物性来,你对它精细,它才给你回报。
就说那忌氯钾肥吧,用了氯化钾薯块发苦还烂根,可有人图便宜偏要用,最后砸了自家口碑。种植8诫记不住,年年都在坑里栽,可真要上心了,照着门道来,亩产翻番也不是难事儿。如今新技术不少,老把式经验也宝贵,咋把两者合起来?
这得靠咱种地的人多琢磨。红薯能不能长好,关键在人——你是糊弄土地,还是认真伺候,秋天收挖时,土地自然给你答案。
种地就像过日子,每一步都得稳当,急不得也懒不得,红薯的“脾气”摸透了,丰收自然来了。到了秋收挖薯时,看着垄里滚圆的红薯,就知道前期下的功夫没白费,这道理,种过的人都懂。
可总有人年年犯同样的错,你说可惜不?其实只要记牢这8忌,红薯高产真没那么难。
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好收成,种红薯是这样,干别的事儿也是这个理儿。说到底,种红薯的8诫,既是忌讳,也是门道,摸透了,咱农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种地的学问深着呢,红薯8诫只是一角,多学多问多实践,咱的日子才能像红薯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