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住建局,权威解读!
今年1月,《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 海城市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实施,对建设高品质城市进行部署。
市住建局如何统筹推进《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住房保障、建筑市场监管、市政建设等民生事项,着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新风貌?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敦旭。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俯瞰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问1:《纲要》提出建设高品质城区,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请问漳州将如何统筹推进实施?
答:近年来漳州积极推动城区与县城提级扩容、县城和乡村协同发展,围绕宜居建设、绿色人文、交通通达、安全韧性、智慧管理等五大工程谋划并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全域系统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连续两年获得海绵城市建设A档评价,龙文区福隆社区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试点,高新区龙江岁月福道样板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在做实项目盘子、做精标杆样板、做优服务保障等三个方面推动县城提质扩容,继续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提级扩容,推动中心城区同城同质。重点在城市活力能级、发展能级、安全能级、宜居能级、畅通能级、服务能级等六个方面推动中心城区同城同质,加力推动城乡路网完善、排涝综合整治、海绵型公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10个“一批”189个民生实事项目、全市31个污水治理和排水防涝项目、城市杂用水建设利用工作,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大县(区)指导力度,组织县(区)编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网设施更新改造系统性方案,全面摸排问题短板,形成更加精准的项目盘子;指导县(区)实施片区更新、社区更新、污水提质增效等省级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持续推动行业专家挂钩各地,聚焦“两重”“两新”指导各地积极向上争取超长期国债等资金。
二是更新蝶变,构建科学城市更新机制。通过滚动开展城市体检、地下管网排查、历史资源普查,系统查找城市建设短板和制约发展的问题要素,绘制精准“病灶分布图”,找出更新需求最迫切、资源盘活潜力最大的更新单元,形成年度更新计划及项目实施方案,构建“体检—规划—计划—谋划”的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科学谋划更新改造项目,结合城市地下管网设施建设改造系统性实施方案推动燃气、排水、供水等地下管网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品质。
三是盘活存量,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系统梳理主城区街边绿地、桥下空间、滨河空间、建筑退界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闲置临时建筑等城市“金厝边”小微公共空间,动态更新拟盘活利用地块库,分批次下放属地政府实施综合利用,植入群众需要、景观协调、安全有序的特色功能,充分挖掘、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同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体系、申报流程、动态监管、结果运用,将一批城市“边角料”打造成美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的“厝边头尾”。
问2:《纲要》提出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要如何向高端化发展、向智能化转型?
答:今年,我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210.2亿元,增速超6.7%、增幅全省第二。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企业增产增效、资质晋级、创优争先等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打好“评定分离”和“联合体”投标“组合拳”,加快推进房建主体预制化、装配式装修和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通过智能建造促进产业升级,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企业“获得感”。
一是智造转型,打造建筑产业升级样板。积极推行“系统代脑,机器代工,工厂代现场”,打造“企业—基地—项目”合作模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确定一批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重点推动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稳步推行房建主体预制化,实现全市各县区均有装配式建筑落地实施,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45%的年度目标。同时加快推广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探索应用一批建筑机器人、新型辅助工具,持续推进“一模到底”项目试点。
二是数智赋能,提升行业监管服务效能。全面推行“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智慧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市场和招投标市场违法行为查处效率,解决行业税收“跑冒滴漏”问题,并加快工程电子数据化业绩在工程承发包中的运用,提高建筑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是政策护航,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全面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工作,充分发挥漳州市建筑业(准)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壮大专业承包企业集群;紧抓政策窗口期,推广制造建造融合发展平台,带动我市建筑企业和建材企业共同发展。
四是服务提质,构建项目建设全链保障。对重点项目组建“妈妈式”服务专班,聚焦全过程建设需求,对工程项目围绕施工企业优选、施工许可办理、建设过程质量安全监督、欠薪欠款处理、竣工验收等重点事项推行“集成服务,即报即审,即审即办”,实现“不找人、好办事、办成事”,助力“竣工即投产”,全面提升营商环境。
问3:《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住建领域如何加快绿色建筑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塑造生态宜居绿色风貌?
答:近年来,漳州市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在建筑施工中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打造节能低碳城市和校园,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促进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起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以来,累计5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2024年我市绿色建筑竣工面积达752.1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建筑绿色等级,并积极试点近零能耗、超低能耗建筑,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为城市厚植低碳生态底色,助力碳达峰目标实现。
一是闭环管控,筑牢绿色建筑全周期防线。在设计与验收环节,依托省级数字化审图系统打造“双线监管”模式,通过线上智能筛查与线下实地核验相结合,建立从施工图审查到竣工验收的闭环管理机制。认真执行《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强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三阶段的规范管控,确保建筑全周期符合绿色标准。
二是星级引领,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福建省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实施细则》《漳州市关于深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漳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与行业指导,开展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评定工作,组织推荐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预推荐评审工作。
三是低碳示范,探索绿色发展漳州路径。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能耗监测平台模块升级、碳排放测算等工作,跟踪督促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情况,并将试点项目的技术措施、建设成果、节能优势深入推广,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减碳节能技术和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实践经验。
《闽南日报》2025年5月6日2版
来源:闽南日报 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侯伟超
您若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欢迎留言交流!
《漳州楼市情报》公众号栏目推荐
责编:漳州楼市情报 整合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文章内容及图片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楼盘信息有效期:发布之日起7天内(面积为建筑面积)
特别说明:各楼盘文章中所涉及学校施教区划分,均以当年教育局公布为准,不做任何承诺。
- End -
微信最新改版
没有“星标”和“在看”
会找不到我们的动态
快把“漳州楼市情报”设个星标
快人一步获得漳州楼市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