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2岁的未婚女知青红梅,抱着4岁的儿子回到了北京,一进家门,就被母亲指着鼻子大骂:“你怎么还有脸回来?”没想到,随后却一把从女儿怀中抱过孩子说:“我和你一起养!”
红梅其实也在犹豫,母亲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以后街坊邻居如果发现了她们家突然出现个四岁的孩子,指不定要说些什么。
然而红梅的母亲却说:“说什么?随他们说,咱们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那么,明明红梅没有结婚却抱回来个孩子,为什么母亲的态度却大变呢?
20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的热潮正进行时,红梅作为知识分子也参与在了知青的队伍中。
在被分配到陕西的路上,红梅听到随车的当地人讲述当地情况,心里大概对环境有了预料,可是真正的到了地方还是有些被震惊到了。
生产队给知青们分配的住处是窑洞,男生一间,女生一间,一间屋子要住不少人。
窑洞冬暖夏凉,还算可以,但唯独就是有一点,虱子太多,这让大城市过来的红梅有些受不了。
吃饭方面,因为当地条件差发展去欠缺,没有集体食堂,只能把吃饭这件事交给村里各家包揽。
好在,村民们对于这些知青们很热情,因为都知道知青是知识分子,很多还都是大城市的孩子,一时半会很难接受这环境,所以对他们格外的照顾。
红梅到地方的当天,是在一新婚夫妇家吃饭的,两人刚结婚不久,都是年轻人。红梅年纪小,喊男的叫赵大哥,女的叫玉兰姐。
那天晚上,红梅与他们聊了很多,也对接下来的生活劳动充满了希望,而且红梅还向玉兰姐请教了该怎么防跳蚤咬。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红梅和赵大哥、玉兰姐的关系越来越近,几乎成了无话不说的亲人。
红梅最初的时候劳动任务完不成,玉兰姐就帮她完成,而到了1971年玉兰姐怀孕了,红梅便抢着帮玉兰姐干活。
平常生活上,红梅也帮着赵大哥照顾玉兰姐,他们不善言辞,对于红梅这种报恩式的帮忙他们很是感谢,于是在平常的饭菜里,也多给红梅做一些油水。
然而,这种幸福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玉兰姐在分娩时,突遭难产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孩子。
赵大哥抱着孩子,看着玉兰的遗体,眼神空洞,满是悲伤,红梅也是伤心,这种情况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帮赵大哥日后照顾孩子。
赵大哥和玉兰的孩子,几乎就是跟着红梅长大的,红梅那时候想着,等自己以后回北京时,可能这孩子也长大了,赵大哥自己也不用太操心了。
但是,厄运专找苦命人,没过两年赵大哥也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生命,孩子瞬间没了父母,村里的人也心疼孩子,经常给孩子送去一些吃的。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的人就剩下红梅了,红梅一开始也想过听村民的话,给孩子找个好人家,但是她放不下孩子,担心孩子去了新家会生活不好。
于是红梅干脆打了申请,把孩子带回了北京生活。
而红梅回家时,母亲生气的骂她,是因为母亲误以为那孩子是红梅的,在得知真相后,也是感觉到了孩子的可怜,不顾周围邻居的议论纷纷,也要把这个孩子养大。
信息来源:22岁未婚女知青抱着4岁儿子回家被母亲指责,没想到,随后她却抱过孩子:我和你一起养——顶端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