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个人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义务和不得实施的行为。

北京晚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北京市多个住宅小区,采访消防监管部门、物业、社区、专家,今起推出“楼道堆物顽疾调查”系列报道。从现象到根源,解答深层原因,解开管理症结,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案。

蒲黄榆三里

楼道拐角成了储物间

蒲黄榆三里建成于1980年到1991年,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靠近北侧的1、4、6号楼是高层,公摊面积较大。这几栋楼的北侧阳台是贯通的,电梯只在个别楼层停靠,居民们上下楼,难免用到楼梯疏散通道。

记者从每栋楼的顶层开始往下走,发现各个区域的堆物非常明显。同层几户人家共用的消火栓箱,被大量杂物侵占。有的消火栓箱上面放了桶,有的下面堆着木箱,还有的消火栓箱完全被木箱和纸箱遮挡,无法正常开启。即便如此,记者看到很多消火栓箱的检查表显示,今年以来每月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


堆物中很常见的物件还有自行车,有好的,也有已经坏了的。有几辆很有年代感、落着灰、生着锈的自行车,依然占据着疏散通道,还用铁链与附近的管道锁在一起,动弹不得。


记者在走访时,会偶遇居民出门,他们对楼道的堆物已经习以为常,“大家都这样。”有些觉得不好,但堆物情况这么多年也未见改善。

一处楼道的拐角,俨然成了储物间,既有新鲜的大葱,又有陈旧的木板。有些杂物被黑色塑料布覆盖着,似乎很久没挪动过。塑料布上放着一个玻璃烟灰缸,烟灰缸里约有10个烟头。天干物燥,无论是塑料布还是附近的木板、纸箱,都是易燃物。


这几栋楼的一楼入口处,有好几张物业张贴的新旧告知书,提醒居民不要在公共区域堆物、制造消防安全隐患。无人认领的杂物,物业将视为无主垃圾统一清理。

但实际工作中,清理难度很大。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该报备会报备,然后上门贴条,以前我们也清理过,但是业主找过来,说我们把他家贵重物品收了。没办法,我们也没有执法权,真要清理,就要联合主管部门过来执法。

来源: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孙毅 节选,微丰向(原新丰台)整理,转载请注来源;文章内容仅为传递信息,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目的仅在于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政策依据。

若信息 有误,请以官方为准;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