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敬亭也翻车了?


不是翻在作品上,翻在了自己的副业潮牌上...

有网友发帖吐槽他的个人品牌good bai 衣服质量不行。

新买的卫衣,第一次穿:


结果衣服背后的胶印直接印在了车座位上:


这衣服要是百八十块钱的便宜货还好说,买个款式穿穿罢了。

但它599...


意思就是六百块钱买了一件几乎是只能穿一次的一次性卫衣。


啧。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对白敬亭再有好感,也没有任何消费者愿意花钱买的是这样衣服吧?


不仅如此啊!

在这位网友之后,涌现出不少吐槽good bai 质量差的消费者。

没穿过几次的卫衣短裤褪色:


而且衣服还臭臭的,寄回厂家干洗之后依然有味儿,于是再也没穿过了。


买的鞋走着走着侧边开缝了...

还不是鞋底的那种开胶,是鞋面缝合的那里突然爆开了。


确实有问题,而且需要主理人出面安抚解决。

因为明星的品牌卖的几乎都是明星效应,如果不是因为白敬亭的热度,消费降级的当下,谁会买这么贵的衣服。


但这时候有不理智粉丝出来和稀泥了...

粉丝:衣服有问题你去找客服啊,你找白敬亭干啥。


白敬亭平时拍戏那么忙,又不是他每天盯着工厂开工做衣服的。


这话在真消费了的网友们听来太刺耳了好嘛。

首先它是一件衣服,然后才是明星的潮牌;


那它是一件衣服,要流向市场的前提做好品控,但这个前提很明显无论是工厂还是白敬亭都没有做好。


如果无法保证质量就不要开店创建品牌就好了。


既然开了,那出现问题不出面回应,在网友看来就是只想赚钱不想负责。


而且这也不是good bai第一次出事儿了。

去年一月底,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21批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秋冬服装;


其中标称由喆亭好(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good bai的“渐变白鸽logo短款修身牛仔外套”就在里面。


但那个时候没太多人注意到这里,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这次连着新品卫衣质量不合格被吐槽的事情一块拿出来,大家才发现原来问题已经这么多了。


要说明星搞副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不新鲜的是他们副业的集中区域居然都在服装品牌这里。

某宝随手一搜就都是明星或者和明星有关联的店铺。




也有做的好的。

比如陈冠希最早之前的潮牌店,03年创立,到现在在全球的潮牌店里都有一席之地。


潘玮柏和李晨的店也挺有名,npc,应该还蛮多人知道的吧?


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杭州都有线下门店,而且都开在热门的商圈。


哦还有最近火起来的王嘉尔的潮牌。

因为款式独特质量也不错,虽然价格是要高一些,但很多衣服都处于断货的情况。


只是相比较而言,这些明星潮牌中,做的一般居多。

被吐槽过的欧阳娜娜自创品牌nabi , 两双白袜子168,白眼罩148,浴袍和睡衣988...


因为没啥设计感料子也一般,再加上定价过于高都快赶上轻奢了。

于是被网友调侃说谁买谁sb。


王鹤棣的牌子也一般。

明明不是大牌,也没有特别之处,但非要搞“抽签购买”这一套去饥饿营销。


到后面就连粉丝都不买账了,割韭菜也不是这么割的。


即使如此,依然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涌入潮牌堆。


可能因为服装没有门槛,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进去,还能卖明星效应吧。


见的品牌多了,有自己的衣品,找设计师打个版说是自己参与制作,别说粉丝了,就连路人都想学一下明星的ootd呢。


但是他们好像没有想过,可能很多人一开始会因为想要穿同款而为明星付费。

可时间久了,性价比和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同样的价格,真要比设计的话,为什么不去买那些更便宜更特别的设计师款呢?


而且利用自己的流量去卖品牌,也真的很容易被反噬的。

你像欧阳娜娜和王鹤棣,早前没少因为潮牌的事儿被抬到风口浪尖去接受争议。


再比如这次的白敬亭,一样也是如此。

本来白敬亭的口碑不差的,人帅角色也出圈,一直被网友称作“偶像剧之光”;


这些年虽然没有特别的大红过,但起码也一直在流量小生的圈子里。

现在好了,成了“吃相难看”的代名词了。


估计这段时间提到白敬亭,网友们都会想到他和他那质量不过关的潮牌了。

哦对,还有溺爱到帮他撇清和品牌关系的部分粉丝们。


哎,偷偷下架有问题的衣服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


真的想要挽回口碑或者还想继续做好品牌,那就负责到底,把有问题的衣服追回。

嘴上说的爱惜羽毛,除了爱惜在每一个作品和角色上,更在这些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