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了手段的特朗普始终没能等到中方服软的电话,于是在5月2日这天再度加码,只是这次将目标锁定在了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

与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国际贸易相比,总价不超过800美元的门槛确实不值一提,可去年约有13.6亿件包裹以这一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所以说这是特朗普对中国的又一次加码,也就是同一天,中方对中美未来可能存在的关税谈判进行了表态,真相终于被揭开......



小额免税取消背后的大算计

这800美元的免税门槛,对不少美国普通家庭和小本买卖的商家来说,真不是可有可无,过去,通过网购买点中国的日用品、小玩意儿,或者小商家零星进点货,在这个额度内,省了关税,也省了麻烦。

如今特朗普一声令下政策要变,加上本就存在的一些关税,有声音估计,部分商品的最终税率可能会高得离谱,这多出来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自己的头上,特朗普可以毫不在乎,但不代表美国民众就能安然接受。



关税,说到底常常会变成价格标签上上涨的数字,美国零售商协会就算过一笔账,说这可能让一个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多花两千多美元,现在美国的通胀压力本来就不轻,再来这么一下,无疑是给本就不轻松的生活添堵。

小企业主可能感觉更痛,得克萨斯州有位做小生意的老板就抱怨,以前一批中国货物的关税大概几千美元,要是按新规矩,可能猛增到近二十万美元,这落差太大,生意还怎么继续?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把价格提上去。



可一提价,消费者还买不买账?不用想也知道,商店有货物卖不出去,消费者看着商店的货物不舍得买,贸易争端带来的影响,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具体的个人和家庭头上,远非冷冰冰的数字那么简单。

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停止关税战,不是说回到最初的10%或者20%,而是回到真真切切的0,这样中美双方的贸易就会恢复到一个常态,美国民众也能获得切实的利益,但这样的结果,或许并不是特朗普最想要的。



“世界工厂”不是想搬就能搬

其实从一开始,特朗普就坚信加税能把制造业岗位“请回”美国,这愿望听着不错,可现实往往是另一回事,全球产业链织到今天这张网,早就盘根错节,中国恰好是这张网里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

想要彻底绕开“中国制造”?难度非常大,很多产品,只有中国能提供所需的规模、速度和相对低的成本,就算下决心把生产线挪走,也不是说搬就搬,新厂址在哪?熟练工人从哪来?上下游配套跟得上吗?

这一系列问号背后,是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折腾一圈下来,可能美国本土没捞到多少实在好处,反倒是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接了点零散订单,而全球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却降了,成本也上去了,最后还是大家共同承担代价。



德国车企依赖中国的市场和部分零件,法国红酒也指望着销往中国,甚至在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的这几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有时候反而还涨了,这说明经济规律有时比政策意图更有韧性。

如今特朗普硬要把这张网撕开个口子,但结果很可能扯断的不只是一两根线,而是把整张网都搅乱了,也就是说不单单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而是顺带将整个世界的经济脱下了水,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国家选择远离美国的原因。

从长远来看,美国挑起关税战,是因为美国经济下行,没有快速复苏的办法,特朗普才想用关税说事,结果中国的反制直接将关税战拉成了持久战,这恰恰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时间拖得越久,美国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



棋盘上的虚虚实实

贸易上的你来我往,从来不只是经济问题,背后还缠绕着复杂的政治考量,看美国这边,取消免税优惠,调门挺高,姿态也强硬,可另一边,又有消息传出来,说私底下各种层级的沟通、试探其实没断过,想和中国谈的信号也一直在放。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其实也符合逻辑,贸易冲突从来都是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伤己,美国国内经济也面临通胀、供应链不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挑战,哪一样都不轻松,尤其赶上选举年,老百姓的钱包要是瘪了,抱怨多了,对台上的人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所以,既要对外显示强硬,争取选票,又不能把经贸这条重要的线彻底掐断,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中国的反应,这次则显得比较沉稳,先看看情况,不急于立刻拿出全面的反制清单,但是也明确表明美国之前释放的谈判信号都是谎言。

同样在美国取消800美元的免税门槛这一天,对于美国多次主动传递信息希望谈判的信号,中国回应需要先“评估”一下,这背后,既有自身经济体量和产业链韧性提升带来的底气,也是一种策略选择。

手握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可观的美债,中国在博弈中的空间比以前大了,不轻易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往往会瞄准对方的痛点,比如针对性地对某些美国商品加税,或是在某些合作领域放慢脚步。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玩家也没闲着,欧盟和中国签了能源协议,东盟国家力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在运行,即使是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对美国的一些单边做法也表露过担忧。

日本官员甚至公开讨论过美债作为谈判筹码的可能性,这种声音本身就值得玩味,而巴西总统卢拉在与中国外长会面时,据说对中国反击美国的做法表示了“钦佩”,这恐怕不只是一句外交辞令,也反映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对多边主义和更平衡国际秩序的期待。

这都说明,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一两个玩家就能说了算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盘算,更倾向于务实和多元的外交,而不是简单地选边站队而已,更多的,折射出一个世界多元化经济秩序正在形成的过程。



结语

面对特朗普政府所谓的“谈判”,我方外交发言人的态度依旧很明确,在美方率先撤回无理关税之前,我们不会和特朗普政府有任何谈话空间。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与“甩锅”逻辑,不仅未能挽救美国经济,反而加速其孤立,未来,若美方继续将关税作为政治工具,其经济衰退与战略溃败必将难以逆转,你觉得呢?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