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的宝宝,你是不是觉得宝宝好可爱呀!


如果你家宝宝6个月以后还经常呈现这样的小飞机状,一定要警惕了!这不是可爱、萌,这是一种原始反射-迷路反射。这个反射如果没有整合,真的会毁终生!特别是女孩子!!!

我就是迷路反射的终生受害者,婴幼儿时期的迷路反射没有被整合,导致我至今学不会游泳,一到泳池秒变“潜水艇”最惨的不只是学不会游泳,还会含胸驼背显得没气质,做事情没毅力很容易想放弃……这都是迷路反射没被抑制带来的悲催。

迷路反射不仅让你变懒、还会让你变丑、变笨!

在婴幼儿时期没被抑制的迷路反射,对成年人的影响并不是会变“路痴”,而是会让人:

坐不住,不是葛优躺就是趴桌子上

肢体不协调,跑步容易摔、学游泳困难、跳舞巨丑

含胸驼背没气质

斜视

空间感差、易迷路,做事没有条理性

坚持不了三分钟就放弃……

嗯?迷路反射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迷路反射属于原始反射的一种,大部分婴儿在出生头几周的活动都是反射性的,有些反射会持续几个月,有些则会在出生几周后消失,还有一些原始反射会在相应的阶段被激发、抑制并发展为成熟的姿势反应。当原始反射完成了使命后,就会被大脑的更高级中枢所控制。而路反射没有及时被整合,将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仰抱婴儿,当头部往前,下巴贴近胸口时,四肢会同时蜷缩起来,向身体中部聚拢。

整合时间:出生后3-4个月内


⬅️当头部向后仰时,四肢就会同时伸展,腿部蹬直,手臂向后伸直,身体后仰,呈“打挺”姿势。

整合时间:宝宝3岁前


⬅️而俯卧抬头时,手臂会向后伸直,小腿向上跷起,呈“小飞机”造型。

整合时间:宝宝3岁前

迷路反射对宝宝发育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迷路反射在4个月左右就应被抑制,而整合过程可以持续到3岁。如没能正确抑制,将会对宝宝造成以下影响:

∆妨碍宝宝进行手膝爬行,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上下肢协调运动,如蛙泳、跳舞等,所谓的没有天赋,其实是疏于抑制;

∆走路可能身体会略显僵硬,头向前倾,平衡力不好,穿高跟鞋易摔倒、稍不注意就含胸驼背,天生就比别人仪态气质差一截;

∆干扰感觉统合能力的形成,使宝宝容易精力不集中、组织能力弱、条理性差等,别再怪宝宝成绩不好,请甩锅给迷路反射。

天哪!还有没有预防办法和补救办法吗?

0-3岁的婴儿:

1、多俯趴:宝宝刚开始俯趴时一次可能只有1-2秒钟,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尝试,一般到3个月的时候宝宝都可以趴10分钟以上。2-3个月后大部分宝宝不再喜欢仰躺,他们可能一整天都趴着。挺拔的曲线、优美的身姿就是从俯趴开始!


2、多爬行

肚皮贴地的毛毛虫爬和手膝交替的小狗爬,都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整合迷路反射。记住!爬的越多越好,从6个月到15个月,至少累计爬够500个小时!

3、 瑜伽球趴趴

把宝宝放在瑜伽球上(先试趴着,熟练后再试躺着),握着宝宝的腋下,前后、左右、打圏,各个方向的转动。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避免跌落等危险;

2、手握在宝宝腋下的力度与角度适当;

3、转动的幅度小,速度慢;

4、当宝宝有紧张不适、害怕哭闹时,请立即停止。

很多家长问3岁以上的孩子怎么补救?甚至成年人还有没有机会补救!过去15年,我帮助5000+个孩子改善了各种原始反射残留、感觉统合失调、动作语言认知发育迟缓等问题,其中也包括不少初中生。当然,年龄越小改善效果越好。

下面就让我加老二多多大家示范2个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和成年人的整合游戏。

在我的《学霸养成家长课》,还有200多个整合各种原始反射、改善感统失调和专注力的游戏。

还是那句话,现在开始永远都不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