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少恒

近两年,国内电动重卡销售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电动重卡销量为7.7万辆,同比激增154%;2025年1—2月销量达到了1.5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70%。以上海为代表的区域市场,电动重卡销量同比激增58倍,长治、深圳等重点城市保持稳步增长,充分印证了市场对电动重卡接受度的持续提升。电动重卡,可分为普通纯电动与换电式两大技术路线。作为电力驱动的重型运输工具,电动重卡凭借低噪声、零排放、高能效和强动力等优势,正逐步成为交通领域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规律分析来看,初步判断电动重卡已进入市场爆发的临界点,将加速替代传统燃油重卡。按照一般经济学规律,新产品替代旧产品,其销量渗透率变化符合“S”形曲线规律,即渗透率15%~90%之间是加速替代阶段。以新能源乘用车替代燃油车为例,2021年销量渗透率为16%,2024年已经提到了45%。2024年,国内电动重卡的销量渗透率为13%,即将进入加速门槛。

从经济性来看,碳酸锂价格下行使动力电池成本占比降至30%,叠加国家最高14万元的置换补贴和地方运营支持,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凸显——以年行驶15万公里测算,充电重卡总成本仅为柴油车的1/3,换电模式通过“车电分离”进一步降低购置门槛30%以上。

从适用场景来看,电动重卡当前主要应用于港口物流和矿山作业等封闭场景。前者实现了短途高频运输需求与快速补能特性的契合,后者实现了清洁高效模式对于传统开采模式的颠覆。我国南方地区的温暖气候缓解了电池在低温下的衰减。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大省短途封闭场景(平均运距<200公里)与港口城市高频运输需求形成了天然适配。2024年,山西电动重卡销量占比已超过15%。同时,电动重卡长途干线物流领域展现出了潜力。随着电池技术迭代、成本下降及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完善,未来有望突破续航瓶颈,向更广泛的运输场景渗透,形成对传统能源重卡的规模化替代。

从政策层面来看,多层级政策体系进一步加速了替代进程。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国Ⅳ柴油货车淘汰补贴实施细则》(单车最高补贴4万元)形成政策强刺激,进一步加速行业的整合。典型省份来看,山西、河北配套路权优先与运营补贴形成闭环;山西更将电动重卡纳入煤矿绿色开采标准,实现政策与产业的深度耦合;京津冀、长三角也在加速布局智能换电网络。

尽管当前电动重卡存在着自重较大、购置成本高和续航里程受限等挑战,但行业通过技术、基建、模式三个方面的突破,将推动电动重卡市场开启加速度。技术层面重点突破350Wh/kg磷酸铁锂体系与固态电池技术,推动续航里程向800公里迈进;基建端主要是全国实施“十纵十横”充换电网络计划,重点覆盖京港澳、连霍等物流干线;商业模式端推广电池银行和以租代购模式,建立电池健康度评估与梯次利用商业体系。

对于国内石油销售企业而言,要积极面对、灵活应对近年来公路物流柴油市场受到各类清洁替代燃料日益严重的冲击影响。一方面,要抓住当下车用LNG性价比突出、大量替代车用柴油的机遇,3~5年内加速布局LNG加注网络,争夺市场当下红利。另一方面,要提早布局,尽快开展重卡充换电站布局谋划,为车用补能业务高质量转型做好准备。

来源:加油站服务指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