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来自老山前线的报告:军威镇南疆——一位 27军轮战副团长的亲历》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唐国强饰演的高干子弟赵蒙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战火中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真实历史中,解放军确实有许多高干子弟活跃在对越作战的一线,他们中不少人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与广大基层官兵们一起并肩作战。

1987年11月,老山八里河东山的阵地遭到了越军的袭击,越军此番抓住了难得的战机,负责这一带防御的解放军27军80师238团刚刚经历轮岗,许多将士都到后方休整。



面对越军的突然袭击,前线的担子就落到了副团长王镇疆身上。

越军非常清楚猫耳洞的情况,双方在一线对峙多年,围绕着东山阵地展开过多次较量。若是趁着我军轮岗的机会,拿下这个重要阵地,到时候我军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除此之外,越军还有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王镇疆。

王镇疆不但是阵地实际的指挥官,他还是解放军27军老军长王毅的儿子。越军认为无论是活捉或是击毙王镇疆,都能给我军带来更大的打击,可他们千算万算,偏偏低估了王镇疆的能力。

1986年10月10日,原27军军长的王毅将军亲自到车站为儿子送行,王镇疆是家中独子,考虑到他的身份,再加上独子可以留守后方不上前线的规定,组织一开始没有把他放到去前线作战的名单中。



王镇疆得知此事,多次请战,最终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王毅将军非常清楚前线的危险,但他还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高兴。

就这样,王镇疆跟着父亲曾经指挥过的老部队一起抵达了前线,作为部队的指挥官,王镇疆有着出色的军事能力。

27军作为参战部队,很早就开始针对性训练,针对越军喜欢夜袭的特点,王镇疆在训练中加入了平时科目里没有的对抗演习:让侦察兵扮演越军,夜间偷袭驻训连队,偷走了武器和食物。

这样的对抗训练在全军是非常少见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正确,越军惊讶地发现,238团总是能迅速击退他们的夜间袭击。

王镇疆率部在东山一线的阵地与越军交手多次,在战斗中不断学习,他经常会留意越军火炮给工事造成的伤害,根据其火力强弱针对性修筑工事。

如今,越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王镇疆虽然面临着不利的局面,但他也早就有了准备。



他设计在交通壕上盖沟,设立阵地交叉口的火力点,确保我军能有效隐蔽,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能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1987年11月24日,越军开始组织兵力冲击238团的阵地,他们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一处交通阵地上。这里相对孤立,是比较容易下手的对象,越军没想到王镇疆提前派人翻修了工事,几次冲击都吃了亏,阵地上的战士立即与指挥部联络。

王镇疆得到消息后,他决定利用自己一直研究的火炮战术打击敌军,在他的命令下,部队2个炮连持续开火,成功将敌人压制住。王镇疆利用这个机会,顺利打退了敌军。

不死心的越军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他们出动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将238团一个营的4处阵地包围。越军人数众多,又是突然袭击,守卫阵地的战士们处境非常危险。



王镇疆闻讯后,再一次利用火炮战术,他在设计翻修工事的时候,就考虑到守卫阵地需要配合火炮进攻。

于是王镇疆在诸多前沿阵地提前设计好了火炮阻拦线,连距离等数据都已经算好,所以炮兵得到指令后,只需要按照他的设计开火就能精准打击敌军。

为了能有效杀伤敌军,王镇疆提前安排好,火炮等到敌人被打退,集中下山的时候再发射。当越军进攻阵地受挫,开始退下山的时候,他们抓住机会,等越军退到阻拦线后立即集中火炮攻击。

成批的越军被火炮放倒,敌人瞬间乱了阵脚,王镇疆还将部队的火炮都集中起来,成为一个火炮攻击群,不间断打击敌军。随后师里的火炮部队也加入了进来,大家一起攻击越军,越军一个加强连就这么被击溃。



吃了大亏的越军,再也不敢轻易进攻王镇疆驻守的阵地,238团打出了这么精彩的防御战,王镇疆成为全军的英雄。

但他并没有感到骄傲,而是仔细总结了在实战中使用火炮的经验,后来许多部队也开始学习王镇疆的火炮战术,238团也在接下来的多场防御战中,不断利用火炮重创敌军。

通过与越军的交锋,王镇疆等无数优秀的青年将领得到了历练,他们也很快从军中脱颖而出,王镇疆也通过战火的历练,顺利接过了父辈的衣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