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结束,您的爱车是否也经历了长途跋涉、复杂路况的“考验”?这份车辆检查清单,可让爱车快速恢复最佳状态!
图片来源:千图网
01
轮胎检查
高强度行驶会让轮胎承受比日常更多的磨损,返程后请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1
胎压复检
冷胎补气:长途行驶后胎压可能变化,待轮胎冷却后(停车3小时以上)重新调整至标准值。
特别注意:山区行驶车辆要检查因海拔变化导致的胎压异常。
2
外伤排查
侧壁检查:用湿布清洁胎壁后,重点查看是否有:
✓ 鼓包(帘布层断裂的标志,必须立即更换)
✓ 划伤(特别是蹭过马路牙子的轮胎)
✓ 扎钉(有时钉子会牢牢卡住,行驶时不易察觉)
3
磨损分析
花纹深度:使用硬币测量(国标规定低于1.6mm必须更换)
偏磨识别:
▪ 胎肩磨损严重→检查四轮定位
▪ 中间磨损过度→胎压长期过高
▪ 锯齿状磨损→悬架系统问题
4
备胎复位
若使用过备胎,需及时:
✓ 补修原胎后换回
✓ 清洁备胎仓(防止沙石磨损备胎)
✓ 检查备胎固定是否牢固(避免异响)
02
油液检查
长途出行对车辆的油液系统是一次严峻考验,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返程后建议重点检查以下油液状况,确保车辆保持最佳状态:
1
发动机机油
检查要点:
油位:冷车状态下拔出机油尺,观察油位是否在MIN与MAX之间,长途高速行驶可能导致机油消耗增加。
油质:若机油颜色发黑、黏稠或有金属碎屑,说明已严重劣化,需尽快更换。
气味:若有焦煳味,可能发动机存在过热或内部磨损问题。
建议:若行驶里程接近保养周期(如5000~10000公里),建议提前更换,避免机油性能下降影响发动机寿命。
2
刹车油(制动液)
含水量检测:长途行驶频繁制动可能导致刹车油温度升高,加速水分吸收。若刹车油颜色变深或浑浊,或超过2年未更换,建议用专业检测笔测量含水量(超过3%需更换)。
液位检查:确保储液罐液位在标准范围内,若液位明显下降,需检查刹车片磨损情况及是否存在泄漏。
3
防冻液(冷却液)
液位与状态:冷车时检查副水箱液位,若低于MIN线需补充同型号防冻液。若液体浑浊、有悬浮物或锈迹,说明冷却系统可能腐蚀或堵塞,需彻底更换并清洗水箱。
管路检查:查看水箱、水管接口处是否有渗漏痕迹,特别是经过颠簸路段后易出现松动。
4
玻璃水
长途行驶后玻璃水消耗较大,及时补充并清洁水箱滤网,避免灰尘堵塞喷头。
03
底盘检查
复杂的路况可能让车辆底盘遭受“暗伤”,返程后建议重点检查以下部位:
1
底盘护板
变形/破损:举升车辆后检查发动机护板、油箱护板是否有撞击凹陷或裂痕。
固定螺丝:确认护板所有固定点无松动(颠簸路段易造成螺丝脱落)。
2
悬挂系统
减震器状态:
✓ 按压车身四角,回弹超过2次说明可能减震器存在老化
✓ 检查减震筒是否有油渍(漏油需更换)
悬挂连杆/球头:
✓ 用手摇晃轮胎(离地状态),若存在异常间隙需检修
✓ 检查防尘套是否破裂(破损会导致泥沙进入加速磨损)
综合自:徐汇交警、第4焦点上海交警微发布
编辑:邱彩红、叶芳芳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