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华考研出了一件大事儿,一位比第二名高出64分的学生竟然被刷了,而第二名则被顺利录取。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有猫腻,但是看完两人的简历之后,也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原来第一名确实很优秀,他有一门专业课直接考了满分,但是他在专利成果方面没有任何积累,论文方面也没积攒多少含金量。

而第二名的同学,哪怕知道那些专业成果其实都是“水”来的,但他愿意去“弄”这些东西。其实这样的事情早在三年前在协和医学院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不过那一回的性质与这次远远不一样,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对此耿耿于怀。



协和3年前“高分不录”事件流出,心疼杨同学,高59分仍被刷下

越是名校的考试,角逐就越惨烈,这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我见过很多天才,而他们都视我为门槛儿。其实名校就像一个门槛般的存在,它就是要残酷无情地把很多看似天才的学生挡在门外,只录取天才当中的天才。

而三年前协和的高分补录事件这次却被大家扒了出来,协和最近还因为4 + 4的学制闹出了很大的乱子,一位又一位的“董小姐”浮出水面,大家不禁思索,这些学生连正规的医学教育都没有接触过,却凭借所谓的0 + 4就能顺利毕业,这让普通医学生情何以堪?



再转眼来看普通医学生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困顿局面呢?在2022年,考研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了热门话题,那年,许同学、陈同学和杨同学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圈。

先说这位许同学,他当初的初试分数排名第一,可在复试时却蹊跷地被刷了下来,大家都觉得特别遗憾。明明在整个病理专业中他初试排名第一,但恰好他的拟录取成绩排在最后一名之后,就成了第一个没被录取的学生。



当时大家对此的评价是高分并不能横行天下,而且女生考某些医学研究生本身就是吃亏的。但是这个评价如果放在了解了4 + 4内幕之后的三年后的今天,大家可能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再说说这位杨同学吧,他凭借59分的绝对优势,在协和医学院的肿瘤专业当中排名第一,分差明显。可谁能想到,那位第二名的同学却在复试成绩中凭借仅仅0.6分的分差,把杨同学给淘汰了。



三年前的不合理之处,恰好预示了三年后的4+4事件

后来大家为了这件事努力寻找合理性,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杨同学努力考了高分,可是他没有论文成果,所以导师让两人差了0.6分,意思是说导师虽然也充分认可杨同学的成绩,但又给了他狠狠的一个教训,告诉大家只有高分是不行的。

但问题是如今再回看,你会会发现那位第二名的男同学他的英语才考了74分,他是怎么能写出发表在国外的高水平SCI论文的呢?并且那位第二名的陈同学不仅写了三篇SCI论文,他的这个能力就已经远超大多数985高校博士生的毕业水平了。



但是他所在的院校只是济宁医学院,还并没有获得保送资格。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难以解释清楚。但是最让人心疼的是普通的孩子付出了390分的努力,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谁又能知道论文是这么“值钱”的东西呢?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阶段,不会有一位在学术圈子很牛的导师突然出来给你指点,告诉你怎样才能考上医学院。原来这些顶级的学校竞争拼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努力,更多的是信息差。



而这种信息差如今来看可以被归结为所谓的家境和背景,毕竟4 + 4的名单就已经说明了这个事实。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