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中国高超音速导弹20分钟可击沉所有美航母·】——»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最近的一番话,确实让人感到震撼。
这位以强硬态度闻名的军事高层明确表示,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可能在战争爆发后的短短20分钟内摧毁全部美军航母,并且强调中国正在打造一支专门针对美国设计的强大军队。
这种坦率直白的表达在美国高层中并不常见。
更令人深思的是,赫格塞斯还提到,在过去十年里,五角大楼进行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模拟战争演习中,美军几乎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连串“完美战绩”背后,反映了美军对自身在亚太地区军事优势逐渐丧失的深深担忧。
查看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资料,就不难理解为何美方如此焦虑。
东风-17作为中国首次公开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上大放异彩,其高达音速十倍的速度和1500英里的射程已经让美国方面坐立不安。
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东风-27,它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5000英里,不仅可以携带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还拥有常规反舰和核打击等多种作战能力。
2022年问世的YJ-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更是专为克制美国航母编队量身定制。
这些武器系统的特点是速度极快,至少达到音速五倍以上;机动灵活,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由改变方向;突防能力强,能够有效规避传统防御系统的拦截。
美国国防部2024年的报告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已经从追随者转变为全球领导者,甚至超越了美俄两国。
«——【·航母真能被轻易击沉?实验告诉你真相·】——»
航空母舰是否真的如此脆弱呢?答案或许可以从一项鲜为人知的美国海军秘密实验中找到。
2005年,美国海军开展了一项代号为"SinkEx"的秘密演习,目标是一艘名为"美国"号的航空母舰,旨在测试这些海上巨兽的真实抗击打能力。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这艘长达1000英尺的小鹰级航母在连续三周遭受多轮猛烈轰炸后,仍然顽强漂浮。
从4月19日开始的持续攻击,直到5月14日才最终导致航母沉没,期间整整跨越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究其原因,现代航空母舰出色的生存能力主要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双层船体结构。
这种设计要求任何攻击武器必须穿透交替排列的钢板层和空腔,才能对舰体核心区域造成致命伤害。
同时,舰体内部复杂的分隔系统也为其提供了极强的抗损伤能力,即使局部区域受损严重,整体结构依然可以保持稳定。
这项实验为现代航母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最新服役的福特级航母已经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损害控制系统和加固船体结构,理论上能够承受更为猛烈的攻击。
现代航母战斗群还构建了包括舰载激光器、电子战系统、先进拦截器和多功能雷达在内的多层次立体防御网络,可以应对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全方位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航母从来都不是单独行动。
一个典型的航母战斗群通常包括多艘导弹驱逐舰、巡洋舰和攻击型核潜艇,形成紧密相连的防御体系,这种协同作战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航母的整体生存能力。
因此,尽管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确实给现代海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认为航母会轻易被击沉的观点,显然过于简化了现代海战的复杂性。
«——【·美国如临大敌急推黄金穹顶计划,印度专家:此乃王八念经·】——»
面对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快速发展,美国军方已经开始全面应对。
五角大楼2025财年预算申请中,高达69亿美元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经费清楚地展现了美方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的决心。
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多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海军主导的HALO系统、陆军研发的"暗鹰"长程高超音速武器、空军负责的HACM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
这些项目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确保美军在高超音速领域不会落后于中俄。
在防御方面,美军也在加紧部署。
海军的HELCAP项目正积极探索激光武器对抗高超音速导弹的可能性,而特朗普政府推动的"黄金穹顶"防御系统则设想了一个包含三层防御网络的宏伟计划:第一层负责区域感知,第二层应对洲际弹道导弹威胁,第三层则针对空中目标,包括巡航导弹。
这些严密的防御安排表明,美国已经深刻认识到高超音速武器带来的战略冲击。
然而,美国军方这一系列紧张举措却在国际军事界引发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印度军事专家对美方的过度反应提出了质疑,称美国的行为自相矛盾——一边高调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一边自己也在秘密研发类似的武器,而且用小鹰级航母的例子反驳,否认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杀伤力,仿佛是在唱“独角戏”。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2024年12月成功测试了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正式加入了掌握该技术的全球精英俱乐部。
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并列,成为掌握这一前沿技术的第四国。
印度军事专家评论称,这一技术突破必定会让中国“寝食难安”,暗示印度已经成为亚洲高超音速军备竞赛的重要一员。
高超音速武器技术的快速扩散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的战略格局。
这类武器以超过音速五倍的速度飞行,同时保持高度机动性,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防御系统。
它们的出现不仅缩短了战略预警时间,也模糊了常规打击与核打击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动摇了冷战后形成的战略稳定架构。
在这场新兴的军备竞赛中,各大国都在全力以赴。
俄罗斯已部署"先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中国展示了东风-17和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美国则在加紧追赶,试图缩小技术差距。
这一态势表明,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航空母舰作为美国全球军事存在的重要平台,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简单断言它们会在短时间内被全部击沉,显然是对现代海战复杂性的过度简化。
航母自身的防御体系、战斗群的协同作战能力以及美军的全球情报监控网络,都使得这种极端情景在实战中难以实现。
高超音速时代的到来正在重塑战场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力量已经完全失效。
各国都在积极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在攻防能力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这个过程中,夸大的言论与冷静的技术分析同样重要——前者提醒我们警惕潜在风险,后者帮助我们理性评估真实威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