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2025年的五一假期,六千多万辆车齐刷刷涌上高速,刷新了历史记录。社交媒体上,“人山人海”的画面成了标配背景。



原本以为趁着假期能好好放松一下,没想到却被卷入另一个热闹非凡的漩涡之中。上海外滩黄浦江边聚集了超过五十万游客、北京故宫门票瞬间售罄、泰山夜爬队伍严重堵塞等等,这些都让旅行体验大打折扣。



不过,面对这种高强度的人流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避开热门景区,转而寻找那些相对冷门且更富本地特色的目的地。



那么,五一假期里哪些地方人流最多呢?



景点“堵”成人墙

要说这次五一假期哪里最挤,上海外滩绝对是榜上有名。黄浦江边这块“吸铁石”吸引了超过五十万游客,人挨人、肩并肩,几乎寸步难移。想和外滩夜景拍张合影?镜头里总是躲不开别人的后脑勺。



有人凌晨三四点就赶去抢占好位置,希望能享受片刻清净,但看到的依然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早已架好的专业摄影设备。不仅体验感差,还让人替管理部门捏把汗。更别提公厕前那让人望而却步的长队,足以浇灭不少人的兴致。然而,五一期间上海共接待了1650万人次的游客。



重庆洪崖洞同样没能幸免。独特的吊脚楼夜景虽然依旧迷人,但也变成了“人肉迷宫”。通往核心区的电梯比春运火车还要拥挤,千厮门大桥和嘉滨路几乎被人群占满,连手机信号也变得断断续续。



所谓的“快速通行”服务多半是骗局,连本地人都觉得无奈,只能劝外地朋友:高峰期千万别来,不然保证你“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文化地标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北京故宫门票竞争激烈,提前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好不容易进去了,宏伟的中轴线上却是人头攒动,队伍移动得比蜗牛还慢。



想拍张像样的照片?大多数时候只能高举手机盲拍,效果全凭运气。人们渴望亲近历史,感受皇家气派,但现实却只留下一片嘈杂。



据统计,五一期间北京接待游客近1800万人。尽管如此拥堵,故宫却未能进入北京景区前十榜单,主要原因是门票数量有限。



大唐不夜城寄托着人们对盛唐的向往,高峰期日均游客超八万。两公里的步行街被塞得满满当当,想看个街头表演,视线里全是前面观众的背影。



穿着汉服想体验沉浸式乐趣的年轻人,在人群中步履维艰,小心翼翼地提着裙摆穿行,仿佛在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负重前行”。



山水胜地的情况也差不多。杭州西湖断桥在假期里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桥”。游客调侃说,白娘子来了也得排队。坐游船至少要排两个小时,好不容易上了船,湖面上又是船挨船的景象,完全失去了“舟行碧波上”的诗意。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以其险峻的日出闻名。许多人因为平时没空,便选择在假期前往。谁承想,凌晨的夜爬大军刚出发就被堵在半山腰。手电光连成一条长龙,抬头是别人的背影,低头是别人的头顶。到了山顶更是插针都难,想找块地方歇脚都很奢侈。不少人折腾了一整晚,别说看日出,连个好位置都没抢到。



登上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在汹涌的人潮面前很容易被磨平。城墙上队伍缓慢蠕动,有人形容“一分钟迈一步”,哪是在爬长城,分明是在被人推着走的“人体传送带”。



即使到了晚上,想欣赏灯光勾勒的长城轮廓,进入夜游区也需要排队至少两个小时,还得在山风中冻着。河南龙门石窟十万佛像庄严肃穆,但假期百万级的游客涌入,哪里还能找到宁静?想拍张卢舍那大佛的照片,得先穿越人墙,再巧妙避开森林般的自拍杆。



明明知道会这么堵,为什么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涌向这些地方?答案可能很简单:“一年到头,就指望这几天喘口气”。



喧嚣之外,总有人另辟蹊径

不过,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盯着那些热门景点,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相对冷门的目的地,或者干脆选择错峰出行。



一些本地人开始分享自己的“私藏”路线。比如老北京可能不去故宫挤,而是去法源寺赏丁香。杭州本地人或许会推荐你去茅家埠,享受同样的西湖水景,但更加清净。



想看石窟,可以考虑人少又免费的巩义石窟寺;想爬山徒步,徽杭古道别有野趣;长城并非只有八达岭,慕田峪人少些,还能坐滑道下山。



即使在上海外滩,也有人找到了北外滩这种既能拍到陆家嘴“三件套”倒影,又相对清静的好地方。敦煌鸣沙山的骆驼都快累趴下了,去阳关遗址感受“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或许更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这些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躲避人潮,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种旅游观念的转变——从过去那种“我来过”式的打卡签到,转向追求更个性化、更深入、也更舒适的体验。



结语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跟风凑热闹,还是找个地方让身心真正松弛下来,去发现些什么?当人山人海不再是假期的唯一剧本时,也许,“身心舒畅”的旅行也就不远了。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澎湃新闻---2025.05.02:《五一假期首日,上海外滩客流超55万人次》原文刊登于济宁新闻---2025.05.04:《“五一”假期余额还剩两天 这些景区已限流别跑空!》原文刊登于澎湃新闻---2025.05.06:《多省份晒出“五一”旅游“成绩单”: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消费创历史新高》原文刊登于极目新闻---2025.05.01:《记者体验五一夜爬泰山:凌晨天街游客摩肩擦踵如城市步行街,5元人民币“取景地”成“爆火”打卡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