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

但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最初傅作义并不想走和平起义这条路,相反,拥兵数十万的他试图负隅顽抗或趁势溜之大吉,但不料我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接连解决了天津的陈长捷和他麾下虎将郭景云,在此情况下,傅作义不得不考虑日后之出路。

但究竟是走和平起义的道路?还是走顽抗到底的道路?傅作义对此还是犹豫不定的,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基本改变了傅作义这种矛盾的情绪,这个人就是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的——邓宝珊。



邓宝珊,甘肃天水人,1894年11月出生,其自幼聪颖好学,但不幸13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家道由此中落,他不得不辍学外出谋生。1909年夏,不满16岁的邓宝珊报名参加新疆伊犁新军,从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然而,数年的社会经历也使邓宝珊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晚清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民生活困苦,难有出头之日,想要安居乐业,就必须起身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于是,1910年7月,邓宝珊秘密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在革命新思想的引导下,邓宝珊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华山起义”“护国运动”“三原起义”“护法运动”等。其间,由于表现突出,他还受到了孙中心先生的褒奖。

1924年,正值而立之年的邓宝珊被任命为国民第二军第七师师长,他极力赞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通电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邓宝珊还结识了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从此,邓宝珊受到了我党政治主张的影响,而这也为他日后积极向我党靠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后,邓宝珊随部开赴河南,在击溃了憨玉琨部后,其部驻防陕县。在此期间,邓宝珊在部队里办起了军官传习所,并任命共产党员胡重差为所长。而后,李大钊又派共产党员葛霁云到邓宝珊部工作,并被邓宝珊任命为秘书长。

邓宝珊虽身处“旧军”,但其思想进步,并且能积极接纳我党党员在其部队工作,并委以要职,这对改造其部队、增强战斗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由此走向失败。

然而尽管如此,邓宝珊将军并未就此疏远我党,相反,他与很多共产党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那些遭受迫害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都会尽其所能的去帮助他们,想方设法使他们脱离险境。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刘伯承元帅的帮助。1927年五六月间,刘伯承等在四川发动“顺泸起义”受挫后,辗转来到了西安,一行人只剩下了2块钱的盘缠。

而当时,邓宝珊与刘伯承并不相识,但邓宝珊闻讯后,还是托人给他们送去了600块银元,还为他们开具了通行证,帮助刘伯承等人摆脱了困境,之后才有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以至于全国解放后,刘伯承元帅见到邓宝珊提及此事时,还连连表示感谢。

“四一二事变”后不久,冯玉祥部便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邓宝珊则任第二集团军第五军军长。

按照原计划,邓宝珊挥师东出潼关,策应武汉北伐军继续北伐,结果蒋冯在徐州会谈后,联合发表通电反共。不久后,第五军所在的南路军总指挥岳维峻率部投蒋,邓宝珊则率领本部人马撤至驻马店。

事实上,邓宝珊无意投蒋,但后来因形势所迫,他不得不离开部队前往上海暂住,并在此结识了周恩来。

1932年,邓宝珊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甘肃行署主任。次年初,原甘肃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离职后,由邓宝珊暂代甘肃省政府主席。

事实上,当时邵力子、于右任等人都极力推荐邓宝珊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一职,但蒋介石不信任他,所以始终没有答应。

在甘肃任职期间,邓宝珊为甘肃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如制止了部队催款扰民的行为、建议省政府解决了全省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的问题、妥善解决民族纠纷等。邓宝珊虽然身居高位,但其身上却没有旧军阀的习气,不骄奢淫逸、不贪污受贿,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公正廉明的楷模”。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联共抗日。对张、杨二人发动的此次“兵谏”,邓宝珊积极拥护。

后来,张学良不顾劝阻和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遭到了长期软禁。在此情况下,杨虎城立即电邀邓宝珊赴西安协助处理相关事宜。为了抗日大局,邓宝珊义无反顾,当即便赶赴西安,努力做各方的团结工作,表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过人的智慧。

抗战爆发后,邓宝珊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团长,后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期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并未放弃反共之念头,相反,其多次指示部队与我八路军、新四军制造摩擦,并伺机侵占我根据地。

尽管邓宝珊将军属于国民党军序列,但其坚持以抗日大局为重,不肯听从蒋介石的错误命令,和我陕甘宁边区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抗战期间,邓宝珊将军多次前往延安,与毛主席、周恩来、朱老总等中共中央领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还曾多次亲自给他写信,其中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卫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给予了邓宝珊将军很高的评价。

1948年8月,邓宝珊被任命为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并晋升为上将军衔。其实,早在国民军时期,邓宝珊将军就已经是上将军衔了,但在蒋介石时期任军职后则一直为中将军衔。

邓宝珊将军走马上任后没多久,便亲眼见证了天津失守、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覆灭……此刻,他清楚地认识到,国民党败局已定,而对于傅作义来说,他此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走到人民队伍中去。

当然,傅作义几经权衡后,也认识到自己只有这一个选择,可问题是,该派谁去与我党谈判呢?



这时,马占山将军站了出来,用一句话点醒了他:现在是时候请宝珊出来助你一臂之力的时候了!

傅作义恍然大悟,当即便派专机将邓宝珊从榆林接到了北平,并任命其为全权谈判代表,与我军代表林、罗、聂进行谈判。为了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千年古都和无数珍贵文物,以及两百多万黎民得以保全,邓宝珊将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穿越火线,呕心沥血,终于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我军开进北平城内。至此,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正式宣告结束。

当时北平的《新民报》曾这样报道说:“他(邓宝珊)是一把钥匙,傅先生这个锁,只有他可以打开。”毫无疑问,北平得以和平解放,邓宝珊将军可谓居功至伟。

在这之后,邓宝珊将军又前往绥远,协助董其武将军实现了绥远的和平解放,即“九一九”绥远起义。后来,董其武将军曾对邓宝珊将军的子女说:是你父亲将我拉过河的……

为了表彰邓宝珊将军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突出贡献,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之际,毛主席还授予了他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被任命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王世泰、张德生、马鸿宾任副主席。

从1950年至1968年这18年中,邓宝珊将军一直担任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职务,其在任期间,为甘肃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特殊时期开始后,邓宝珊将军也曾一度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毫不动摇。即便在病中,他还时刻不忘那些受到迫害的老朋友们。

1968年11月27日,邓宝珊将军走完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74岁。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邓宝珊将军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其中,儿子邓成城是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女儿邓引引是我国第一代石油化工专家,曾参与过燕山石化、兰州石化等一批我国最早的石化企业的设计建设。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4月,邓引引还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将军和将军子女们都如此优秀,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