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尹星云)日前,升级版京剧《盗魂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此次演出由王梦婷继续领衔,还特邀马派老生名家朱强加盟。此次演出是向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诞辰125周年的致敬之作,也是一次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的艺术实践。

双面演绎:从端庄青衣到诙谐花旦​

传统《盗魂铃》以演员反串和才艺展示为主要看点,但剧情相对简单。此次新版的最大亮点在于编剧团队对剧情的完整化处理。“我们想方设法让这个戏更圆满,”王梦婷介绍,该剧实际上与《西游记》原著情节无关,完全是虚构的,“为此,创作团队深入挖掘了《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为原本单纯的‘盗铃’行为赋予了合理的前因后果,不仅保留了传统戏的精华,更使全剧叙事更连贯丰满,故事逻辑更清晰完整。”

此次升级版《盗魂铃》的一大亮点是王梦婷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这两个角色在性格、行当和表演风格上截然不同。这也为她的表演带来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唱老旦,之前我只反串过老生。”王梦婷说。此次表演对她的嗓音控制和演唱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收获观众的肯定,我很高兴。而且从我个人来说,能够掌握一个行当和流派的技法,让我觉得也很有收获。”王梦婷表示,作为专业演员,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是她的责任和追求。

跨界融合:当京剧遇见探戈与相声

升级版《盗魂铃》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令观众耳目一新。主创团队突破了传统京剧的表演框架,巧妙融入了探戈和相声表演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王梦婷与朱强合作表演的探戈舞段堪称全剧亮点之一。王梦婷回忆创作过程时说:“我们当时在想,如何能够把这种国际化的舞蹈与戏曲融合,最后我选择用民族乐器中音板胡,让观众觉得既新颖又不违和。”这种处理既保持了京剧的民族特色,又赋予了传统艺术国际化的表达方式。

在相声表演环节,王梦婷与朱强挑战了马三立的经典作品《所答非所问》。“相声这门艺术很考验演员在台上的脑子和灵活性,”她坦言,“真的很难,但通过这次舞台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这门艺术的魅力。”

“破圈”密码:让传统艺术与当代观众共鸣

新版《盗魂铃》在保留传统喜剧框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笑点。创作团队对剧目原有情节进行了筛选和更新,加入了现代网络流行语,使演出更具时代感。

“传统剧目《盗魂铃》中是没有这么多的‘包袱’的,”王梦婷介绍说,“一些台词基本是当时年代里的一些幽默元素,可能在当下语境里,观众是听不懂的。”为此,创作团队在保留传统幽默元素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现代观众熟悉的内容,使演出效果更加火爆。在王梦婷看来,“演出既尊重了传统喜剧的本质,又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此次升级版《盗魂铃》在舞台视觉呈现上也有诸多创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结尾处设计的巨型铃铛效果,配合灯光和烟雾,创造出震撼的视觉奇观。

薪火相传:名家提携与流派传承

今年是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诞辰125周年,作为荀派传承人,王梦婷在《盗魂铃》中巧妙践行着荀慧生先生“演人别演行”的艺术理念。她塑造的百花羞公主虽以青衣应工,却通过荀派特有的编腔处理,在端庄中透出灵动。“每个吐字归音都带着荀派基因,但观众感受到的是鲜活的人物。”王梦婷说。这种不着痕迹的流派融合,也恰是她近期复排《玉堂春》等经典剧目后的心得体会。

马派老生朱强此次不仅挑战猪八戒这一喜剧角色,更反串梅派青衣,以多流派演绎诠释京剧的包容性。排练中,朱强作为资深艺术家,对后辈的“放养式”指导令王梦婷印象深刻。“朱强老师从不限定我的表演框架,但在关键处总会精准点拨。”王梦婷回忆整个排练过程,感觉和朱强老师合作非常默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